人世间美好的东西往往是短暂的,可能是因为美好时的欢娱令人们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也可能是在美好的岁月与年华里,时光本来就流逝得比平时要快一些,正所谓,“人间好梦最易醒”。
王阳明先生在与友人、学生们的书信往还中大多是彼此鼓励、切磋修身存养之道,为此他总是不厌其烦、又颇有些苦口婆心地劝导对方不足的地方,为鼓舞策励友人,他曾在一次书信中向对方提出了人世间的“四难得”与“四易失”,当然,其中肯定也有很多先生对自己人生的感叹与反思。
1、美质难得而易坏
美质,即美好的资质,也可以理解为良好的天赋。人有好天赋是好的,它能令一个人花更少的功夫即取得这个领域内超越周围大部分人的成就。拥有好天赋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是该领域内上帝的宠儿。宠儿,总是难得的。
可这么美好的东西尽管难得,尽管上天对其也难免偏爱几分,可是,它却也是很容易就被损坏、被辜负的。
诸如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中的主角仲永,资质多么好,但凡用心打磨一番未来将会有怎样了不起的成就?可是,这么好的天赋却恰恰很容易被辜负了,仅仅只是因为周围人口中那些无用的赞美。
美质难得,而易坏。
2、至道难闻而易失
孔夫子曾感叹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宇宙间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道,因为宇宙就是在“道”内运行的,一个人得了“道”那还了得?简直是达到了与宇宙同一而不生不灭的程度(不是指肉体的不灭)。
所以“道”这个东西是无比宝贵的,即便是用在人世的俗务间,一个见了一些道的人处理起事情来也会比周围大部分人要高明、通透许多。
正因为宝贵、难得,所以轻易间最高明的道是不容易被人们所听闻到的,能闻听到,那属实很幸运。因为闻听了,就有了悟道、得道的机缘与可能,等于打开了一扇门。这一点佛家也有同样的慨叹,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可是这么好的东西,闻听到了之后人们就会加倍爱惜、无比珍惜它吗?非也。这么好的东西,人们即使闻听到了,却也正是恰恰很容易就失去它。原因在于可能人们不把它当回事,甚至“大笑之”;也可能是因为限于修证之难、克己私欲之难而令许多人望而却步。
总之,人们即使闻听到了这个至宝,也是很容易将其弄丢的。
3、盛年难遇而易过
这一句很好理解,因为但凡经历过人生的一番欢娱或者上了一些年纪的人,都很容易发出同样的感叹。
盛年,多么美好的年华啊!年富力强、精力矍铄;花容照影、光彩斐然。在那些美好的年华里,人们尽情的欢歌、起舞着,一动一息,都在散发着自己生命的神采。
可是这样的盛年,在一个人一生中又能有多长时间呢?算下来充其量不过是占了一个人人生中的三分之一罢了。
而即便是这三分之一,当其时的时候,人们很多是不知觉的,不知道自己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里,每天或纵情无度、或忧愁急迫,却总是都将这美好的时光,匆匆付诸空流了。
能珍惜者,能有几人?
当时过境迁之后再回头观望,原来,盛年,那美好的年华,它已然悄悄流逝过去了,再也无法回头。
4、习俗难革而易流
因为阳明先生及其友党多是儒家弟子,亦是朝中官员,既有官员教化的责任,也有儒家生来就有的化民成俗的使命,所以,对于习俗的善恶风向,他们是格外关注的。当然这里的习俗,其实并不仅仅指民俗,亦指士林的学风与朝廷上下的政风。
当一个群体共同形成的“习俗”成为一定之规的时候,特别是当它一旦日趋于堕落、低下、颓靡的时候,想要逆势把它给扭转回来,让其向上,那是多么的难啊!
因为人心多喜轻易而不愿繁重、多喜放纵而不喜朴约,所以当人们都沉溺于堕落的时候,是很难让他们从这个泥沼里站起来的,因为人们“不愿意”,因为在里面待着很舒服。更何况“习俗”这个词,对应的就是某个群体,要变革一群人的思想风貌,那得多大力道?可能这边刚把一部分人稍微提振起一些,没多久,因为没照看到,这部分人又被负面能量给拖下去了。
所以,很难。
所以,佛家将能够扭转整个娑婆世界世俗人心的大法王,叫做“转轮圣王”,因为他能够把这么大范围的负能量,都给扭转过来。
人世间的“四难得”与“四易失”,需要说明的是,写这封信的时候,阳明先生自己也已经是过了人生中年富力强的“盛年”了,而他所书信寄予的对方,则正当其时,是一位年轻的青年俊秀,所以,这么说多含劝勉之意,是警惕对方千万不要把现在拥有的轻易给错付了,他是希望年轻人能够好好把握。
对于已然度过了这些美好,甚至是虚度、错过了的人,阳明先生则勉之亦自勉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人生,但凡能够真正立志,抱定真诚向善的决心的话,任何时候,其实都不算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