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
深入细分的话,善有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之分。
什么是善的真假呢?
从前有几个书生,求见中峰和尚,问道:
“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中峰和尚说:凡人的欲望没被洗清,观察的眼睛没有打开,不为自己颠倒善恶而遗憾,反而埋怨天下报应出错了。
大家又问,善恶怎么会反呢?
于是中峰和尚让他们谈谈什么是善恶。有人说“打骂别人是恶人,对人恭敬有礼是好人”
中峰和尚说不一定的。
“贪财乱取的是坏的,廉洁有原则是好的。”
未必。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很好理解,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人,那么打人骂人都是好的。有益于己,那么恭敬对人也是恶。从心出发为真善,做样子为假善。
还有两个小故事很好玩。
鲁国有过法律规定,如果鲁人去把在他国做奴隶的人赎回来的话,都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但是子贡赎人后却不愿意接受政府的赏金。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说:你这样的做法失策了。圣人做事是可以改变一地的风俗习惯的,也可以将这些道理传授给百姓们。做事不能只图着让自己感到舒服。现在鲁国国内富裕的人很少,贫穷的人很多,你这么做不就是表示收了赏金就是贪财吗?那要百姓们怎么去赎人呢?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为了表达感谢就送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得知后,很高兴地说:自此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去拯救那些溺水的人了。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拒绝了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但人做善事,是不应该只看眼前的好处的,还要看长远的利弊。现在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是好的,但长此以往,慢慢地会害到别人,这就不是真善。很多事有时候看起来不道义反而是道义,看起来不仁慈反而是仁慈。
所以有好心办坏事,也有坏心办好事,所谓正中偏和偏中正,这是善恶的辩证。所以善恶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也许你一直觉得自己在做好事,其实在圣贤眼里,你那根本不是善,是作恶呢。
什么是难易呢?有钱有权势的人,想要立功立德都是很容易的。这么容易还不肯做,就是自暴自弃。贫贱的人想做些好事奈何自己势单力薄,影响有限。若还能坚持做,是更可贵的!我们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发出更大的能量,影响更多的人。
有人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有人说,无商不奸。在我看来,商业是个工具,帮我们实现我们的理想抱负,实现家人的幸福,同时也能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就业。当我们把事业做大的时候,我们就有更大的能量去立德行善,造福社会。
这一篇“积善之方”让我重新认识了善恶。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看了《了凡四训》,才发现并非如此。往后积极行善,行真善。
书中也简单列了十条行善之方,供参考:
一、与人为善;
二、爱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
四、劝人为善;
五、救人危急;
六、兴建大利;
七、舍财作福;
八、护持正法;
九、敬重尊长;
十、爱惜物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