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妈妈,都已经9块钱了,你能不能别再吃了?”
“可妈妈还没吃饱呢,你呢,你吃饱了吗?别数了,来,吃点蔬菜。”
-1-
在串串店里“埋头苦干”的我把视线从眼前的碗转移到对面的一对母子身上。男孩子四五岁的样子,看着模样很是伶俐,旁边的年轻女子一边安抚着孩子一边吃着,男孩子把签子拢在面前,仔细地数着。
“妈妈,我们吃了多少钱了,米饭要钱吗?辣椒水要钱吗?会不会超过啊。”
“不会的,你就放心吃吧。”
“万一不够呢?”
“那咱们就改天来付。”
小男孩似乎被说服了,安静地吃了一会儿菜。不一会又颇为不安地数起了眼前的签子,对于妈妈给的解释似乎还有点放心不下,又惴惴不安地问老板娘:“阿姨,如果我们没带够钱可以改天再来付吗?”
老板娘早就把他们母子的对话听在耳里,笑着回答:“当然可以了,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放心吃吧”,可能是觉得孩子被母亲捉弄得有点焦虑了,还宽慰他“你妈妈逗你玩呢”。
“不是的阿姨,妈妈今天出门没有带手机,钱包里也没带多少现金,如果我们不够钱付的话,要不我留在这里抵押,我妈妈回家去拿钱,行吗。”
老板娘彻底被逗笑了,“好好好,你们回家去拿也可以,改天付钱也行,现在先听你妈妈的话,好好吃饭行吗。”
-2-
确认了老板娘的态度以后,男孩子终于不再一遍遍地数签子了。
不过吃着吃着,他没头没脑地冒了一句,“妈妈,我好想有个工作啊,怎样才能有工作呢?”
“那你得好好学习,等学到很多很多知识了,就可以工作了。”
“妈妈我好想现在就有工作,然后就可以发工资请你吃饭了。要不我以后也来开一家串串店,味道跟这家一样好吃,但是每串只要一毛钱。如果阿姨家的串串只要一毛钱,我们就可以多吃好多串了。”
“这样子会折本的。你还记得昨天舅舅带你出去玩,你花50块钱买的那个小玩具吗?还有上次你非要让妈妈买的那个陀螺?”
“记得,那是裂变陀螺,会分裂,很厉害的呢。”提起心爱的玩具,小男孩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神情。
“可是你知不知道,买你的裂变陀螺260块钱。这26块够我们吃多少顿饭呢?”
“260块啊······如果我把这个钱省下来,是不是可以吃好多好多串串了。妈妈,玩具好贵啊,我以后是不是不可以买玩具了?”
“你有特别喜欢的玩具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会给你买的,但是我们不能看见什么都想要,知道了吗?”
“我知道了。”
吃饱喝足了以后,男孩的妈妈准备结账,男孩在老板娘数签子之前细细数了两遍,才让老板娘数。
“一共是32块”,老板娘说。
年轻妈妈把包里的零钱掏出来一数,一共有35元。
“宝宝,咱们还多了3块钱呢,你还有什么想吃的,还可以拿6串。”
“妈妈我吃饱了,我们留着钱下次花吧!”
-3-
看着这对母子离去的背影,我脑中浮现的是一档综艺节目里,明星妈妈霍思燕在商场临时起意给儿子嗯哼做“走散演习”的场景。
霍思燕先是仔细交代嗯哼,如果在外面发现和妈妈走丢了,不要哭也不要慌张,要找警察或者穿着制服的人帮忙。确定嗯哼理解了以后,趁着嗯哼被货架上的东西吸引,“逃离”现场。嗯哼发现妈妈不见了以后,先是惊慌地在店里四处寻找,然后想起了妈妈教他应该怎么去做。
过了一会,躲在角落的霍思燕听到广播里在喊她的名字:“霍思燕女士,请到服务台,你的儿子在等你。”相信很多人听到广播内容的时候和霍思燕一样,脸上带着微笑,甚至眼角微湿。
霍思燕的做法被一些网友认为是做作和刻意,是为了节目效果,但是更多人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赏。体验式的教育,往往比坐在家里告诉他应该如何如何做效果好得多,更何况有节目组看着,孩子不会有危险,正是一个好机会,等节目播出,还能回放出来给孩子加深印象。
这些小小孩子的内心是感性的,与其告诉他们“有困难不能慌”、“不要乱花钱”,不如在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引导他们去理解我们想让他们理解的事。利用场景式的教育,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参与发现的过程。
相信嗯哼在下一次发现与父母走散的时候,会回忆起商场里自己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吃串串数签子的小男孩在下一次买玩具的时候,可能也会在心里盘算,买玩具的钱可以吃多少根串串,这个玩具我是不是真的很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