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美篇了,今天看到了这样的内容。
萧规曹随,最深刻的是这个情节。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心里很不满意,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但他是个比较柔弱的人,曹参劳苦功高,当面批评他有点说不出口。一天,惠帝对在身边做侍从的曹参儿子说:“你私下问问你的父亲,就说高帝刚刚去世,我又很年轻,你作为相国,整天饮酒,究竟打的什么主意,还想不想治理这个国家了?”哪曾想,儿子的话刚刚出口,曹参便一怒之下,打了儿子二百大板,并且说:“滚回去当好你的待从,好好侍奉皇帝去,天下大事岂是你应当说的。”曹参的儿子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宫的时候当然向汉惠帝诉说了,汉惠帝也感到很不高兴。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他说:“是我让你儿子问你的,你怎么把他打得那么惨?”曹参谎忙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考虑一下,关于圣明英武,陛下比得上高帝吗?”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呀!”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才能及得上萧何吗?”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先生好像不如萧相国。”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惠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也就不管曹参如何作为了。由于那时候正值战争的动乱之后,百姓特别需要安定,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国泰民安,深得百姓爱戴,便有人编写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我一直在思考,我的班级要不要追随这样的规矩呢?
从历史典故中懂得更多的为政之道,增加知识,增长智慧。我们读懂了,学通了,就要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运用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懂得尊重上级,不管上级“年长还是年轻”,都一样尊重对待,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在任何社会组织系统中,除了最基层的群众,任何领导者都有各自的下级,都面临着如何处理与下级的关系问题。怎样处理好这些关系呢?主要是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取得下级的拥护与支持;有利于团结凝聚下级的合力,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发挥领导效能,加快事业的发展。
自古以来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对的归于别人,错的则归于自己;听到赞扬归于别人,听到指责则归于自己;古人说:“把好处都揽到自己身上,批评埋怨又将归给谁呢?”一般说来,对自己要求要严格,对别人则应当宽容。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上下级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保障,从而确保全年既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