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种生活,酒也是一种生活。江苏镇江的“京江第一楼”有茶联云:“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许星迢露冕,从淮海南来。”把世间茶情酒意,写得酣畅淋漓!
茶经六之饮飞禽、走兽和人类都生活在天地之间,依靠饮食维持生命活动,如果要解渴,就得饮水;要消愁,就得饮酒;要消睡醒神,就得喝茶。
茶、酒、菜,共同构成中国饮食文化的三大支柱。不过,茶、酒因为各自不同的气质,在历史上的争议始终没有停过。
古人饮酒的讲究非常多,比如,对时间和环境的要求
《酒政之则》中就有记载“饮候”的,要求饮酒的时间是“春郊、花时、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这八个时间段是上佳时段。在环境选择上则“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这些其实和饮茶的讲究相差无几,但要讲到饮酒时,地位尊卑、数量多少、器具规格等要求,“礼数”就非常烦琐了。
相对而言,饮茶则自由很多,不同人群、不同等级都可以调和包容其中,体现出“雨露均分”的平民意识。这种品饮做派,和茶本身的温和性质,以及茶文化本身的包容性都有一定关系。
从古至今,中国人含蓄的性情常会在茶酒之中显露真色。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借酒之力,抒发豪情万丈的想象,喷发自由奔放的激情。茶味浓,则神思宁静,一杯茶,半窗而坐,听竹雨松风,似与知交谈心底细事。
茶与酒,一静,一动;一清淡,一浓烈;一味苦后甘,一味醇后香。
茶如禅似道,酒亦儒亦侠。春花冬雪之日,月朗星稀之夜,知己二三人,坐卧随人愿,宜茶宜酒。
白乐天诗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杜耒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无论是冬雪暖室中温酒相待,还是寒星冷夜里煮茶当酒,都为生活晕染了一层雅致的趣味。
茶史
中国茶事的发展演进,随朝代更替而变化的特征比较明晰。从原始社会起,一直到现在,每个时期的茶事内涵都有不同。
“中国茶史”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通常认为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而其中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的说法便是出于茶经,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茶的起源开始于神农氏,到鲁周公时代,已经为人所知。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东周时期的茶叶作为菜肴汤料,被人们食用。
两汉三国时期,史书记载,已经有“烹茶尽具”, “武阳买茶”的记录,说明川蜀一带的茶叶已经作为商品在市场出现。东汉末年,华佗在《食论》中写“苦荼久食,益意思”,茶叶的药用价值依然被重视,并逐渐发现了新的功效。史书《三国志》中记述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荼以代酒”,此时茶的地位有所上升,与酒的地位相差不多。
隋唐时期,隋人的饮茶习惯逐渐普及,其药用价值也继续被人们运用。茶叶由此从药用演变成饮品,但多为上层人士饮用。
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茶叶的使用开始普及,并从上流社会走向民间,也是此时茶器才和其他食器分离,开始出现专门的茶具。
宋朝时期,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朝廷在福建建瓯设立宫焙,专制龙凤茶团,至此龙凤茶团开始有了大的发展。宋徽宗亲著《大观茶论》,茶文化得到大力弘扬。
明清时期,明代茶叶贸易蓬勃发展,中国茶叶开始走出国门向欧洲等地出口。
饮茶方式
历史上,我国的饮茶方式有四次较大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是煎饮法。茶最初被发现时,人类的祖先们还生活在原始部落,当时生产力低下,吃饭是一个大问题。当他们发现茶树叶没有毒,滋味尚可时,就当菜叶来采食,而对于茶的色香味,则没有心思仔细品味。在不断的食用中,他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且可以振奋精神,对一些病症也有疗效,于是将茶从粮食中分离出来,煎来当药。这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羹饮法。从先秦到两汉,茶从药物变成饮品。当时人们饮用茶水时,可以煮成羹汤来喝,而且茶中可以加入粟米和一些调味料,做成粥状食物。到唐代这种方法还存在,但遭到了陆羽的反对。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在唐时接受了汉人饮茶的习惯,并保留和传承这一方法至今。
第三个阶段是研碎冲饮法。这个方法三国时期就有了,到了唐代开始流行,至宋时盛行。这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一样的,应该说是冲饮法的“祖宗”。但这时以汤冲制的茶,仍要加“葱、姜、橘子”之类拌和,可以看出羹饮法向冲饮法过渡的痕迹。
第四个阶段是全叶冲泡法。这种方法也是从唐代开始,明清盛行。唐时就有蒸青制茶法,即在采茶、蒸焙之后,并不捣碎,饮用时直接冲泡。但因唐宋以饮用团茶为主,这种方法没有普及。到明代,团茶被散茶取代,全叶冲泡为主的方法开始盛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地域差异
川蜀、京津等地,人们吃茶喜欢泡茶馆,喜欢在烟雾蒸腾中就着一碗茶高谈阔论,虽无品饮佳茗的清静,倒也有生机勃勃的人间烟火气。粤地人喜吃早茶,一壶茶配小甜点,品茶同时又果腹。江浙之间的茶室,多了一些文人气,茶肆中用书画装点,品茶的文化氛围营造得非常到位。
世俗之饮,尽世俗之兴,而能真正体味到茶味清雅的,又有几人呢?佛门之中好茶甚多,清茶一盏,正可助修行之人入禅悟道。若想得茶之清味,必有闲时、闲情。在品茗的闲暇之中,所有人生苦乐之念,世间烦恼之事,都抛至九霄云外。齿颊之间剩下的是一味清香,心胸臆里留下的却是清幽淡雅的禅意。
茶经六之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