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密夜宵/
吃夜宵是最能检验感情的,因为那是一个对另外一个人的宠爱。
首先,它是随机的,不在预约内,不在计划内,它来得不按套路。只是有人忽然邀请你吃夜宵,你就答应了,因为那个人对。这跟刻意赴一个人的午夜之约不一样。你能穿越半个城在深夜是去见一个人,说明你宠爱他。也只有这个人,才能让你深夜出门。他能唤起你的热情,你的兴趣,你的不安分。
要面对面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喝喝酒,聊聊天,甚至,长时间的沉默。周遭的气氛让人舒服到恍惚,夜色深邃,人群陌生,但有最熟悉亲近的人在身边,便也成了自己主场的世界。
在这个善变的人世间,察觉自己慢慢远离青春的症状之一,是再也没有对什么人有强烈想要靠得更近一点的热望了,就觉得,和所有欣赏喜爱的人做开开心心吃吃喝喝谈天讲地的朋友就很好、很够。
更小一点的时候,我很容易对人产生热烈的向往之情,但现在,不会想去占据他人的生活和精力了,也不想他人占有我的。
而现在,我们只有在夜里说一些白日里难以应齿的话,也只有在夜里托着腮认认真真回答对方的问题。这问题可大可小可浅可深,它关乎生活的鸡毛蒜皮,也关乎生命和灵魂的纵深,我们几乎不在人前谈论后者,它就像一个带有庄严气息的秘密,捂在胸口。
“我们热衷于谈论所有花瓣熬成的夜晚”,“可我所有的抒情都已献给了南方,长江下游晴空万里”。
我曾谈过很多恋爱,但真真正正爱过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我的初恋,还有一个,是随时可以陪我吃夜宵的男人。不管夜里两点还是三点,不管外面有没有下雨,只要我说,他就会换衣服陪我出门,夜里,我们在南方城市的小街头坐着,加一份生蚝和烤茄子。
头顶的星光漂渺,远处路灯跳跃,偶有行人。这是一种陪伴的默契,年纪越长之后越明白这份默契有多难得。他是懂我的,我的躁动不安,我过于旺盛而稠密的情感,我大把挥霍的精力,我缱绻在夜里散落在街头的潮湿的心事。在那样的夜里,我才觉得舒适,而不是躺在关了灯的房间里给自己催眠。
心有灵犀这种事儿,遇上就遇上了,不要声张,也不要期待还有下一次。要记得这一刻,记得此时的美妙与战栗,像存一簇小火苗在心里,不成气候,但却是值得不断悄悄回望的美丽。
“这是我们共同的夜晚和诗歌。”
这是最好的时代,每个都能充分地表这一个自己。这是最坏的时代,表达之后我们往往掩藏另外一个自己,那个在亲密的人面前于夜色里傻笑的自己。好在,我们还有可以约出来吃夜宵的亲密友人。倘若不巧,至少还可以在家里点份小龙虾喝一点薄酒安抚自己。所有好的坏的得到的未得到的心事都混在杯子里,混在薄荷里,混在小龙虾的香艳里,混在夜色的深邃里。
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事:你拎着一袋宵夜上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