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时间都去哪了(连载四)

时间都去哪了(连载四)

作者: 上进的鲍鲍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07:09 被阅读0次
    《把时间当做朋友》

    本文连载一:https://www.jianshu.com/p/0edce0356268

    连载二:https://www.jianshu.com/p/e2006f8c226b;

    连载三:https://www.jianshu.com/p/7311563fae17。

    此次分享书中最有价值部分——思考。人常说“想那么多累不累?”作为地球上唯一拥有庞大大脑额叶的物种的成员,竟然懒得思考。思考,更准确地说,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没那么复杂,也没什么玄妙,不过是一个正常的有脑子的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呢?作者给出如下十一个方法和步骤。

    4-1 勤于思考

    尝试独立思考,一旦开始,我们就会发现,陷阱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常说的“迷信权威”、“诉诸情感”、“因果倒置”等等,就是我们所说的陷阱。那么独立思考,其实就是如上所说,自己动脑推演因果,而非完全听从、顺从。比如工作上,大部分人顶着一颗榆木脑袋杨,只做领导要求做的事情,但往往连被要求做的事情都做不好。很多时候这些人并非是偷懒,而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回避思考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他们的行为模式——他们根本想不出该干的是什么。而另外一些人(肯定是少数),在接到任何任务之后,都勤于琢磨,思考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再据此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方法。于是,他们会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去做很多领导原本未曾交代的事情。最终,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还常常有很多意外收获......

    4-2  思维陷阱

    2017年考研科目中有“逻辑学”,罗列了很多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错误,包括诉诸物质、诉诸权威、循环论证、概念不清、因果倒置、以偏概全等常见逻辑错误,但实际上,导致人们逻辑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概念不清和拒绝接收不确定性。

    所谓“脑子混乱”的热,主要特点就是把根本不是一回事的东西当作一回事。因为他们构造世界的概念是粗糙、混乱、未经细分与整理的。例如“不恰当比较”、“无关类别”是很常见的逻辑错误,源头就是概念不清,不明白比较的两件事各自是什么概念,就更加谈不上“透过现象看本质了”。例如不知道目标与计划之前区别的人,意识不到自己可能会因为死守计划而无法达成目标;不知道政府与国家之间区别的人,往往难于沟通;不知道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看法之间的区别的人,要么可能迷信权威,要么可能把自己当作绝对权威......本书强调“时间不可管理”、“我们只能管理自己”,并非咬文嚼字,因为两者概念完全不同,焦点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不同。

    另外,我们要知道,未知永远存在,而拒绝接收不确定性也是造成迷信的原因,比如远古时代的人遇到问题后,因为笃信“万事必有因果”,所以会在没有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是神的力量”。

    4-3  因果关系

    人类的思考离不开对因果关系的分析,可实际上因果关系分析往往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书中给出了具体方法:

    4-3-1 基础:分析任何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所以B,基本上只需要从3个层面去审视——A不一定是B的理由;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4-3-2 双盲实验(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查询):我们其实认定的一个促成结果的原因可能只是“安慰剂”,并非是我们认定的那个原因导致的结果。

    4-3-3自证语言:是指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想做到“思维缜密”其实很容易——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年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逐一应用以上提到的种种原则。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甄别能力突飞猛进。

    4-4 相关命题

    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其你否命题一定为真。

    举例说明——原命题:很酷的人都吸烟;逆命题:吸烟的人都很酷;结论:我也想很酷,所以,我要吸烟。事实上,这个结论是由逆命题推出来的,显然不合理。混淆原命题和逆命题,抹杀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广告设计者最常用、最舍不得放弃的手段。

    4-5 举证责任

    对话举例:甲:我要....  乙:那么有什么好处?  甲:那你说,有什么坏处?  乙:...... 甲:那就这么定了!

    有没有发现甲要做某事,他反而让乙来证明不做这件事有什么坏处,转移了“举证责任”,这个责任应该由甲来承担,况且即使甲证明没有坏处,也不能说明有什么具体好处。

    不明白“举证责任”的人,逻辑没办法明细,脑子没办法清楚。这几个字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有人因此落榜(迷信了某种诡异的学习方法),有人因此离婚(胡乱猜测直至搞毁一切),有人因此破产(采取了错误的策略进而陷入不可逆转的困境),有人因此出家(原因请自己揣摩)......他们的共同点是——至死都想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当有一方拒绝承担举证责任的时候,讨论就没法正常进行下去了,他的逻辑就是:既然你没法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诉诸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这个意识,不要轻易调到逻辑的陷阱中。

    4-6 案例局限

    案例教学法固然相对先进,但是跟其他的教学法一样是有自己的局限的,很容易“以偏概全”——某种经验在某个人身上应验了,并不意味着该经验在所有人身上都会起作用。书中所举爱迪生、巴菲特、甘地等例子,就是说明我们不要一味的认为成功者身上某些特别的品质是他成功的全部因素,背景不同、其他因素作用都会导致结果的不同。

    4-7 对立论证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现象,截然相反的解释。比如,工作中总有一些人抱怨老板或者上级愚蠢。可是,上司真的愚蠢吗?另外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而拥有对立论证想法的下属会选择不一样的应对方式,而非消极应对。不应该把“上司很愚蠢”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

    4-8 张冠李戴

    有时候,论点和论证之间尽管全无逻辑联系,却可以用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在一起。我们应该都还记得用英文字母诠释Attitude=100分的例子(A-Z26个字母分别代表1-26分)得出结论:态度改变一切。而事实上,用这种方法计算得出很多单词例如压力(Stress)也是100分。所以逻辑并不成立。

    4-9 辨析感悟

    这一点要说明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晰的分辨“观点”和“事实”,或者说“感悟”和“道理”之间的差异。我们常常会被“标题党”、“成功学”等忽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独立思考,把对方的观点(非常有局限性)当做了全部“道理”,盲目追随。只有经过自己的仔细分辨,真正成功者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

    4-10 克服恐惧

    思考训练书籍里总是提到阻碍人们正确思考的诸多障碍,例如我的更好、死要面子、拒绝改变、顺从多数、简单粗暴的分类、自我欺骗等等,所有这些最终都可以归结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恐惧带来的懦弱。人人都有弱点,因为人人都会有恐惧,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培养或者换成“积累”。当一个人有能力的时候他会打败一部分恐惧,当他继续成长的时候又会更进一步,从我自身体验来说也确实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积累记得能力、训练克服恐惧的能力。

    4-11 辅助工具

    语言就是一个便宜而又有效的辅助工具。分享文中作者所说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养成的句式如下:

    时间都去哪了(连载四) 时间都去哪了(连载四)

    有关思考,是非常重要的章节,如果对此非常有兴趣可以阅读相关书籍,训练自己的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间都去哪了(连载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wv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