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想要谈谈“小说”。此刻,夜深人静,只有一盏黄黄的灯照射在我敲击键盘的手指上。它飞快地记录着什么,很快又停下来。因为心里在想,我谈论的这些有必要吗?我既不是网络平台的签约作者,也没有在纸媒刊物上发表哪怕豆腐块的作品,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在简书上写文字数也才七万多。
跟很多动则几十万字的写作者比起来,我就像穿着单衣在冬天里行走,少得可怜。
但我总有好为人师的冲动,看到朋友写的文,会忍不住说上几句,指出我以为的不足,或者总是忧心忡忡,担心朋友的创作过于生猛,从而丧失对写作,对文字的热情。
我曾在大学时为了一个中篇小说,每天没日没夜地写,过着苦行僧般掏心掏肺地生活,终于在一周后写出了三万字的小说。当我踏出房间的那一刻,冬日的阳光竟然跟夏天一样刺眼,整个城市在阳光里浮动。我的心、肝、脾、胃、肾都似乎被挖空了,我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踩在软绵绵的街道上。
我需要大量回血。于是,那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忘记了写作,只是不断地大量地阅读,我只是读读读。
这种感觉是可怕的。因为对写作产生的抗拒,就好像一个人喝酒喝到“受伤”,一旦闻到酒味就有呕吐之感。我以为我从此失去了写作的热情。
是阅读拯救了我。
这么多年来,就算我不写作,我依然保持阅读的习惯,虽然少得可怜。但阅读的姿态还得端着,因为我不愿就此在现实的生活中沉沦,变成一个追名逐利的市侩之徒。不是说追名逐利不好,而是说,在追名逐利的时候,我愿意保持着一颗不一样的心。因为这颗心曾经被文学撬开过,再也关不上。
我觉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或曰:天赋。是上天选择了我,向我打开了文学之门,我不得不冲门而入。因为我在一直在想,为什么上天不开数学之门?这其中是有必然的缘由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去参透。
我从没想过要去谈论小说的艺术。对于一个尚未功成名就,还在坑里摸爬滚打的人来说,任何的感受、感悟和经验都只是一家之言,说得再怎么苦口婆心,也只是被当作“老人言”一笑而过。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资历”不够,怕误人子弟。这种“不自信”,自我怀疑,是我致命的弱点。
在简书看到很多人大谈写作的问题,言之凿凿,信誓旦旦,我竟然也萌发了和朋友谈谈写作的想法。但一两天之后,我又沉寂下去,只字不提。因为我还没准备好,我不知道要讲什么。所有的写作理论课,都空洞虚无,让人不明就里。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去研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学习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让作家的作品带着自己走上文学之路呢。
所以我劝人,与其去看云里雾里的理论,不如去看书。小说的艺术都藏在作品里呢。
可是,朋友的追问,猫耳家族的要求,尤其是徒弟张岱岱的出现,让我突然冒出这样的念头:“既然当人家的师父,就得把自己多年所得倾囊相授吧。”而且,我在想,或许写一些关于小说写作的文,能更好地让自己理解小说,理解写作这件事。
这些倾囊之言,是我一直以来的思考所得,希望对大家有用。但我知道文无定法,每个人走上创作道路的切入口各不相同,看到路上的风景也相差很大,还是聊作一家之言吧。如果能有什么只言片语深得你意的,那我将十分高兴。如果觉得赘言很多,则一笑了之,开启你的创作去吧。
我真的以为,埋头创作就好!
如果,你想听我絮叨,那就受累听我絮叨一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