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霍邱到林州一千多里的车程,大有千里奔袭的感觉。尽管身心俱疲,但是亲临现场,深入教学一线,亲自观摩林州一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切身感受“林州一中高考语文奇迹”的味道,所有的辛苦都显得无关大碍了。俗话说:“一千种形象的描绘,敌不过一朵具体的花。”在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场合经常引述这句名言以增加交流的形象感。但是,对其蕴涵的真正意味确实没有认真地咀嚼过。 一趟林州一中之行,亲眼目睹了真实的场域和情境之后,才觉解出这句话的真正兴味。
在中国的高中语文教育现场,林州一中的语文确实是一朵奇葩。这朵奇葩的孕育,一方面当得益于红旗渠精神的滋养,一方面应归功于中原腹地厚重的文化涵润,一方面更源于功利气息的裹挟。从高考的角度审视,林中的语文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在全国创造了高考语文成绩的摩天大厦,很少有省市学校能够超越它。但是,从语文教学应有的本义看,当一切语文相关的活动都聚焦在考试拿高分这一点上,语文学科应有的魂魄、语文人该有的精气神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为了成绩、为了分数,一切与之无关的都被剥离掉,语文成为赤裸裸的得分工具。
显而易见,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急功近利之举短期内可以收到实效,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审视,这种做法不论是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看,还是从语文人的专业成长审视,亦或是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层面观照,可以说是弊大于利的。之所以这样说,不是夸大其词,更不是危言耸听。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质与神韵,这一属性的涵养不是依靠自然科学,而是需要社会人文学科的涵润。此中的人文学科,语文是轴心。试想,一所学校如果把语文只定位在为考试争分的层面,学校就少去了几分色彩和温度。语文的价值不是裸化的挣分工具,而是在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学校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对于“前世杀人,这辈子教语文”的语文从业者而言,如果完全被高考分数加持失去自我,整天就盯着语文考试的分数,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唯分数是瞻,就辜负了“语文人”的称谓。既然忝列语文教学者的行列,首先就应该以敬畏之心审视语文,再对其进行百般的呵护。如果自己都不善待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纯粹以术之思操持语文之事,而把语文之道抛到九霄云外,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我的流放。身为语文老师,万不该以功利之心从事语文及其教学。否则,真的会被扣上“误尽苍生教语文”的桂冠;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学习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埋头苦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活出人生应有的样子。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大致的方向与目标设定。如果只盯住眼前,选择了苟且,也许可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但是,放眼未来,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候选择了窄化生活与人生,导致自己成长的不完整。拼高中就是拼人生,固然不错,但是,怎么拼、拼什么,这是需要费思量的。很难想象,身为高中生对理化生或政史地的了解只是定位在突击应付学业水平考试的高度,对语文的学习也只放在考什么学什么的层面,这种成长是完整健康健全的。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学习,成长的过程已经提前进入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进程。
不错,高中的核心任务是应付高考,但是如果所有的都以“高考考的教和学,不考的不教不学”的思维操持,不仅过滤掉学科蕴含的考试以外的精粹的东西,更挤压了成长与发展的时空。人生处处是考场,这里的考场不是一份试卷的华山论剑,而是关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要从容应对方方面面的挑战,没有丰富立体多样的知识技能的武装是很难“长驱直入”,并“立于不败之地”的。就语文学科而言,它是最贴合生活与人生的,其间蕴涵的东西不单单是考试的内容,更富含生活和人生的精华。从语文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角度观照,语文的精魂在于它能够涵养人的情性、塑造人的品格。基于此,凡是与语文及其教学有关的相关方不应该对语文进行制作木乃伊般的处理。学科的骨架只是冰冷的存在,学科的韵味在于它的血液和皮肉。按照审美学标准评判,骨感只会给人带去凄寒彻骨的感受,丰满才让人获得快感和愉悦。
作为高考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确实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位重要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能因为重要我们就恣意妄为,不遵循学科的属性和学习的规律对其大肆肢解:对“由头”的教材不是科学理性地按照学科学习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而是所有的活动都以服务于考试为终极目标;老师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引导识文断字、品味语言和思想情感之美,而是怎样解题答题;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和处理语文的方式都是聚焦考试这个点,除此而外无暇顾及。毋庸讳言,经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即使如愿以偿地进入理想的大学,他的高中生活也是暗淡无光的,也是不快乐的,高中阶段的成长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考试固然重要,但是生活与成长更加重要。从现有的教育生态看,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只是一种美好的畅想,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寻觅到合适的存活土壤。但是,不能因为没有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实现不了“快乐”,但也不应该增加“痛苦”。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学科带有解压和疗伤的作用。这一功效不是通过强化考试训练、疯狂刷题实现的,而是借助含有丰富思想情感、优美的风物景致的名篇佳句完成的。一所学校、一个语文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忽视,甚至漠视语文的这一特效,是很可怕的。谨记:语文的魂魄在于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涵润生命个体,让其成长为一个有情有味有思想的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涵养来自于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