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错究竟在谁?
穷人是怎样生病吃不起药的,被《我不是药神》诠释的扎心而又真实。其实细想来,穷人又岂是吃不起药这一件事。
他们住不到好的房子,受不了好的教育,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常常连最基本的生命都维持不了。
他们所遭受到的这些,究竟是谁的错呢?
一
法律不尽人情是错?
电影中上司对曹斌说:法大与情的事,你见的还少吗?
假如法不大于情,法律对盗版药放水,任由其发展不去管理。穷人是可以吃得起药了,但那些高价的正版药还会有人去买吗?
没人买,就以为着药品厂商前期的开发研制血本无归。那之后谁还会再去做正版、搞科研?
大家都去做盗版,正版又从哪里来?所以,法不大于情的结果只能是,世上根本没有了救命的各种格列宁。所有的病人都将无药可依,而不仅是穷人。
法律能做的只是保证相对的公平,而那注定它庇佑不了所有人。
二
是正版药太贵的错?
病人集结在正版药格列宁公司门口,拉横幅大骂药品昂贵,看电影的时候我心里也跟随骂了起来。但散场后想想,错真的在开发药品的公司吗?
我们考虑到公平,觉得穷人也有吃药挽救生命的权利,所以觉得他们没有错;
但我们同样要考虑到的公平是,正版格列宁前期开发的投入。我们拿它的价格和只盗取配方的盗版药比,这又是否公平呢?
电影里有很多处台词都提到:是盗版的印度格列宁救了大家。其实,没有正版格列宁的高价科研,盗版又从何而来呢?
正版格列宁的价格不是40万,不是20万,也不是5000块,而是4万。为什么?
因为40万、20万,大家都吃不起,那么药面临的就是滞销,成本就无法收回。如果是卖5000块,那很可能过了专利期,科研的成本都回不来!所以是4万,他不一样在这是一部分人努力后就可以够得着的价格,也是一个开发成本逐渐收益的合适数字;
4万的定价依据有科研开发的成本计算,但我想,这其中更多的考虑应该是吃得起的人有多少!
环境优雅的高档餐厅,就是为上流社会人所准备的。所以它定价必定昂贵,一餐的人均消费可能是穷人一年甚至更久的生活费。
穷人是注定消费不了的,但你能因此说这个餐厅良心黑掉了,定价不合理吗?显然不能。
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只有极少的录用名额。剩下成千上万被淘汰的人员就应该被破格录取吗?显然也不是的。
或许有人会说,高档餐厅和公务员不是刚需,而救命的药是。
蔡叔说的很对:涉及人命的事儿,人们往往会认为可以无视某些人命以外正常的规则。
比如,活在这世上,人与人的生存能力本来就高低不同啊!这才是真正残酷无解的地方。
三
穷,就是错。
药贩子王长林对程勇说:卖药这么多年,我算是看清了,这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你救不过来的。
程勇的确救不过来,即使500块的低价也总有人是吃不起药的;即使他倾家荡产也只救得了那一小撮人。穷,就是最大的错。
穷人的小孩不能有优质的教育;穷人的妻子不能穿体面的衣物;穷人的父母没有生病的权利;这些,都是因为没有钱!
看完这个电影就想到了王尔德的那则童话故事【年轻的国王】,收录在《夜莺与玫瑰》中。讲的是一个等待加冕的国王三度做梦,梦见穷人因为自己加冕所需的珠宝服饰,而过着非人的生活,他最终顺利帮助了穷人的故事。
但童话毕竟也只能是童话,即使国王衣衫褴褛也拯救不了穷人。倒是其中对话才是真实的世界。
当年轻的国王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参加加冕仪式时,文武大臣和百姓都觉得他这样做非常的耻辱。国王向加冕的主教讲了自己的梦,表达再也不愿因自己的私欲,而使百姓生活痛苦。
主教说:“这世上的担子太重了,不是一个人可以担负起来的;这世上的悲哀太多了,不是一颗心可以承受的。”
是啊“药神”一己之力并不能从根本挽救穷人的病躯,依然有许多人会吃不起药失去生命;
慈善家的资助也并不能从根本挽救穷人的困苦,依然有人在生活下层吃不起饭、上不了学;
物竞天择不会因为有同情而改善多少。说到底,生存能力低的人终究没办法在这世上好好活着。
所有的努力不过就是为了有能力,有能力给自己的亲人、家庭上更多的安全锁。当真的有人生病了、真的有天灾人祸了,你也能扛起来,而不是让她们等死。
你,是能消费起社会的那部分人吗?
(写于2018.7.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