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名誉和生命比起来,哪个更值得珍惜呢?生命和财货比起来,哪个更为重要呢?答案不言而喻,与名誉和财货相比,当然生命更为重要。
得与失哪一样更为有害?很多人会说,当然是得到比较好。但是,一个人名利相关,就一定要承受名利所带来的隐患。名固然是虚名,与身体没有关系,虽然有时可以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其实并无实际的意义。生命、名誉、财货是互相为用的关系,得与失也是如此。
世人碌碌,无非为了名利。事实上,虚名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利也是假的,一般人只想没有钱如何吃饭,因此孜孜以求。却不知汲汲名利对于身心的戕害。“名利本为浮世重,世间能有几人抛。”名利在世人所看重的,有谁有勇气抛去不顾呢?对于帝王,天下与权位固然重要,但若没有生命,又有什么用呢?世人为了财富,为了虚名,忙碌一生,连命都拼进去,又何苦呢?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对一样东西过分看重,过分珍爱,那么必然要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收藏的东西再多,最后也是为别人所藏。
名望与财富都是身外之物,固然重要,却不可以长久保持,与生命的永恒价值没有必然关系。所以,善待生命,保障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在物质的世界里,获得不一定是好事,失去不一定是坏事。从道德的角度而言,获得就意味着德行的亏损,失去就意味着德行的提高。所以,过分吝惜物质而不懂得舍弃,就会在道德上有所失去,再也收不回来,这是更大的浪费。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懂得了满足,才不会招致屈辱。懂得了适可而止,就不会引来危险。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人活世上,什么是福气呢。人们常说“吃亏是福”,这是有道理的。真正的福气没有标准,但内心的自我满足却是可以自己把握的。所以“知足常乐”。把握住了现实,得到一定的享受,能够自我满足,不贪得无厌,就是对物理人情的最好诠释。
但是,现实世界,人的欲望似乎永无停息,永不满足,所以永在烦恼痛苦之中。人们大多“见猎心喜”,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物质丰厚,只看到内心的私欲泛滥,不计手段不计后果也要获得,即使来路不明也心安理得。且自以为是春风得意的见证,却不知道早早埋下了违背道德的祸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成了他们的人生教条。每个贪官的背后,都充斥着私欲的膨胀。每笔非法的所得,都隐藏着龌龊的交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其手段与途径,处处可见阴暗、卑劣的痕迹。然而大道无私,自会根据其善恶大小、德业得失,去做均衡的调整。一切非分所得,必然要付出应有的代价。
“知止不殆”,不管做什么事,恰到好处时要学会适可而止。不然的话,就会惹来尴尬和屈辱,甚至招致危险。“功成、名遂、身退”,老子的这句名言意味无穷。告诉我们知止、知足的重要,不要被虚名所误,不要被情感得失蒙蔽,这样才可以保持身心舒泰,可以获得生命之长久。
所以,人要知道满足,才不会遭受困辱。人要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遇危险。真正的保全之道,只有重视内心的道德,遵循自然的法则。这样才可以保全生命,获取生命的升华。若想把物质上的享受,不断贪求不断追逐,就犯了前面所说“大费”的毛病,结果一定是“厚亡”。财富,权力都是如此,一切的东西不能用之于私。
本章的重点是讲述修身养心之道。名利财货这些身外之物,不能和珍贵的生命相比。为争夺名利而危及自身,是愚蠢的行为,终究会得不偿失。这种以身为贵的思想,与俭啬不争的要求相一致。所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必然成为人生的信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