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需要心理咨询?除了我之前讲到的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表达的空间,还有很多原因,再说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对生活感到无聊,总提不起劲去做事情,无法享受生活的各种乐趣。
为什么你总是对生活提不起劲,感觉做什么都没意思?有一些人还好,通过和对世界充满热情的人在一起,慢慢自身对事物的热情也会被唤醒。比如,瑞贝卡常说她不喜欢数学,我问她为什么不喜欢数学?她说因为数学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像语言的学习,它可以有很多创造性。我说是的,数学只有一个终点,但是通向终点的路径却可以不同,有一段时间我做数学题目非常喜欢尝试不同的解法,有些解法极其繁琐、费时费劲,有些解答极其简单,一会就抵达终点了,但是费时费劲的解法可能不需要动太多脑袋,只需要有基础的思考的就行了,而简单的解答看似简单,可能需要你在头脑中另辟蹊径了,而不同的解法各有各的乐趣,那个终点只不过是你尝试着往前走的动力,但是走错了又怎样,走错了还可以再重新试啊。人生的终点也是明确的,大家在终点都一样,走对了走错了,简单的、繁琐的,都一样,我们不过是在其间不停地创造很多体验而已。对于一件事情的热爱,总让我们能够沉浸其中,而不仅仅关注终点。打游戏最令人疲惫的不是过程中的思考、抉择、对抗,而是达到终点的那一刻。
恰恰很多人对生活提不起劲,就在于缺乏沉浸、深入一件事的能量,因为这些能量都被用去干别的事了。如果你经常看我的视频,可能会发现我很少谈论原生家庭的话题,我会更多地建议大家去做心理咨询,在你的咨询中去探索你经历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的能量是在哪里被消耗掉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一点点把自己的能量拿回来是可以的,你给这听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而不去心理咨询,这也是一种自娱自乐,沉浸在一元关系中,这纯纯是一种内循环,把你的能量在内部消耗了。
弗洛伊德将力比多的能量库比喻成阿米巴原虫:在阿米巴原虫身体中心的原生质越多,它发出的伪足越少,反之亦然;一个人投注与自身的能量越多,可用于依恋他人的能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当一个人的力比多从客体大量撤回,进入二级自恋的状态,促使个体跳过对父母的幼儿依恋,回到具有早期几个月生活特点的神奇的自我关注状态,此时个体无法将对父母的力比多依恋转移到其他客体身上,因为没有剩余的依恋可供转移。
我们也可以将这个部分理解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金库,这个金库或大或小,它象征着我们的个人能量,在我们的能量投向外界的过程中,如果受挫了,也许我们就会把能量折回来,投向自身,投向自身可能会导致自我夸大、自我贬低,情感麻木、无聊空虚,也就是精神内耗里了,而心理咨询恰恰提供了这一个小金库的出口,你别一天天抠抠搜搜的,把所有力比多都投注给自身,最后对自己不满,又把自己整抑郁了、又觉得世界毁灭算了,把小金库给咨询师,其实也是把爱与恨、信任与怀疑、理想化与贬低等等给投向了外部一些些,还有千万别误以为你的小金库人人都会接,这也是一个幻想,找到适合你的咨询师,也是需要一点点努力的,你愿意给,ta愿意接,哈哈,不可否认,有些心理咨询界的老油条还是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不适合的也就不太挑战自己了。你给出去,ta要接得住,这才匹配上了。ta要接住你放在ta身上那些好的和不好的,ta没有被你丢过来的那些强烈的不安、恐惧、恨意、贬低、怀疑所击倒,而是稳稳地在哪里,那么你放在ta身上的那些好的东西——爱和满足感会返回到你自身,建立起来的咨访关系就会持续促进人格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