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如果不曾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那么,他(她)不会承担起对自己承担的责任,以及压抑自己与生俱来的生命自我的成长能力。
在健身房锻炼结束,教练忙着给其他学员指导,安排另外一位教练给我放松拉伸。言谈之中,小姑娘跟我谈到她的工作。当初因为自己喜欢健身,想着当教练又可以蹭场地,又可以赚钱,一举两得,即使是非专业毕业也进入了该行业。
干了快一年,才发现不是自己一开始想象的那般,能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干成事业,反倒觉得越来越无趣。父母说,不喜欢就别干了,反正家里也不缺她赚这点钱。小姑娘是外地人,亲戚在本市,自己随时可以回老家。她很迷茫,想换工作又不知道干点啥;又想着要不去读书,提升一下学历,可能以后找工作起点更高一点。
“你是在逃避吗?”听她讲完,我问她。
“好像是有点。”她有点不好意思,笑地说。“因为做教练没法全身心投入,缺乏职业成就感,又没有赚到钱,没有动力的工作让你受挫,所以想去读书来逃避现实。
或许读书的过程中,你又会想着,我这个选择是否正确。因为继续深造,这个过程也不会轻松。读书的目的也是为了找工作,吃不了读书的苦,搭上再读几年书的时间,会有什么结果你想过吗?”
小姑娘好像觉得一下被“戳到”要点了,她算了算自己现在23年,读完本科大概27.8。确实年龄不小了。学习不一定在学校,在工作岗位上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也并非不可以。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去负责,如何选择是自己的事情。
“谢谢姐这么直接告诉我。我确实没有想好到底该干什么。毕业以来干了几份工作,都没有干太长。又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能干好什么。”
“没关系,你最大的资本是年轻,有时间,你需要做的是去尝试,但无论选择读书还是工作,坚持做下去才会让你游刃有余,有工作成就感才会推动你把事情做得更好。”
“嗯嗯,你说得对。我就特别羡慕张教练(我的教练),他们很敬业,舍得吃苦,会员多,还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接着,小姑娘跟我聊起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太好,父母对她很宠溺。学习的苦吃不了,父母说不想学就算了;每次做任何事情有一点点受挫,父母的态度都是允许她放弃,自己开心就好。好几份工作干不下去,父母依然是那就不干了。
我想,她之所以做事情无法持续投入和专注,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无一不是因为没有全情投入,感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所以也缺乏内在动力去推动自我成长。
我告诉她,父母可以在你未成年的时候为你托底,但是成年以后你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人生是自己的,每一次你想放弃的时候,父母说那就放弃,可这个结果是你自己在承担。你的挫败感,缺乏自信心以及做事情的动力都只能由自己来承担,父母可以建议,但是成长的路只能由自己来走。
她有些开悟了。她说,对,我就是对自己欠缺自信心,觉得自己干什么都干不好。您这样一说,我好像找到原因了。心里也舒服一点了。以前,我心理素质很差,考驾照考了好几次,教练说我行,我在心里老觉得自己不行,所以总是考不过。每次遇到什么事,总是焦虑和胡思乱想,事情还没发生,自己脑子里一片乱糟糟。我知道应该活在当下,但是就是做不到。
我告诉她,每个人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就有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的能力。因为人有与生俱来的做事情的能力,前提是我们要相信自己。然后去思考“如何做”“怎样做好”,焦虑和压抑产生的内耗只会干扰我们做事情的动力。把重点关注在“行动上”,在行动中去不断调整自己,你可以做到的。
她有些受到鼓舞,告诉我要好好梳理一下自己。不管是继续工作,还是读书,做出选择的时候,想想自己是否能承担其后果。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学会接受。接受工作中的枯燥与无趣,用行动加持,去干出成绩;读书的过程中,用尽全力不抱怨,直到拿到结果。
人生就是做选择。无论成人或孩子,在做出选择时,想一想自己需要承担的后果和责任,然后做出决定。
很多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自以为为孩子做出了“最好的决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以及剥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学会为自己负责任”的权利,孩子的成长可能受阻。
我们偶尔抱怨孩子的“不负责任”或者搞砸事情,皆因当孩子应该承担责任时,父母的“越俎代庖”看似“爱孩子”,为孩子遮风避雨,实则培养了孩子“不用为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事实。转过头来,当孩子无法承担责任的时候,又责怪孩子不努力,不上进。
很多时候,一个人无法专注持续在一件事情上,注意力不集中,就是缺乏全情投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缺失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最大障碍。在孩子小时候,多一些陪伴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做“自己的小主人”才是父母的责任之一。这个过程,是引导孩子构建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
放手孩子,估计他们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无论结果好与坏,接受它(孩子年龄越小,犯错的代价越小)只有在行动中去不断“看见”自己,肯定自己,遇见挫折挑战自己,一个人才会得以真正的成长。
作为父母,希望我们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视角想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在孩子的成长中去鼓励他们多参与,允许犯错,不断思考,调整自我,实现成长。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看见孩子的需求,也看见自己的局限。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