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002268/08d53c6355e3afc7.jpeg)
今天下午,到儿子所在的小学一年级班上讲《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这是一本故事性很强,本身也充满幽默感的绘本,用狼的口吻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跟传统的《三只小猪》是截然不同的版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地非常清楚,这类绘本通常都挺好讲的,注意语气语调就好,我自己看第一遍就很喜欢,相信孩子们也会喜欢。
我首先问孩子们有没有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果然都听过,大家叽叽喳喳地开始说起来:第一只小猪用茅草盖房子,被大灰狼吃掉了,第二只小猪用树叶盖房子,也被大灰狼吃掉了,第三只小猪用什么盖房子呀?对了,砖头盖房子,大灰狼进不去,就爬烟囱,小猪在烟囱下放了一锅滚开的水,大灰狼跳下来就被烫死了。
接下来我问大家:看来这个故事你们都很熟悉,都觉得大灰狼肯定是坏人对吧?但是,你们有没有听过大灰狼自己是怎么说的呢?我们听过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就是事情的真相吗?
跟着,我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当小侦探,先问他们知道侦探是什么吗?有几个孩子举手,其中一个回答地特别好“侦探就是能找出真相的人”,真让我意外!
我提醒同学们,除了听大灰狼的说法以外,还要仔细观察画面里的各种细节,待会看看能不能一起来破案,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于是开始导入故事。故事进程中,这次我跟以往不一样,没有向孩子们提任何问题,只是通过眼神与他们交流,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多有趣呀,实在不愿意破坏它的完整性,也不想打扰孩子们专心听故事。
当然,不做互动的话就更考验讲述时的声音技巧。不过,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以及一次次的哄堂大笑,我知道这次故事会已经基本成功了!(比较遗憾的是,讲故事之前没有特别委托别的家长替我拍照,所以孩子们开怀大笑的样子,只能留在我的脑海中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2268/613a0e10c9065a25.jpeg)
故事讲完以后,我问大家:“现在,大灰狼被警察抓了起来,关到监狱里去了,可是他说自己是冤枉的。小侦探们,你们觉得呢?要不要把大灰狼给放了呢?”
“觉得大灰狼是被冤枉的请举手!”
“觉得大灰狼是坏蛋的请举手!”
“觉得大灰狼被冤枉的,谁来说说为什么?”
“觉得大灰狼是坏蛋的,谁来说说为什么?”
孩子们都非常踊跃地举手发言,有些孩子,甚至不停地站起来补充观点。之前我还有点担心这个环节,因为儿子的思辨能力一直不错,可是其他孩子我并不了解,毕竟才小学一年级。但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了!
孩子们有很多观点和表述我都觉得特别棒,比如认为狼被冤枉的,他们说:
“大灰狼就是为了给他奶奶做蛋糕,他只是要去借糖啊!他真的很爱他的奶奶。”
“感冒了还跑那么远去借糖,真的很用心做蛋糕。”
“狼很有礼貌地敲门,反而是小猪没礼貌。”
“大灰狼本来就是吃肉的动物,他看到小猪死了,不想浪费食物啊。”
“用稻草和树枝做房子,本来就很不安全,风一吹就倒了,很容易被压死。第三只小猪没有借糖给大灰狼,他不是也没死?因为他建的房子是牢固的。”
“大灰狼是在看到小猪已经死了以后才吃它们的,不是他把小猪咬死的。”
认为大灰狼是坏蛋的说:
“看到猪被压在房子底下,大灰狼为什么不打119,不打110,它为什么不叫警察,而是直接吃掉呢?
“大灰狼都重感冒了,为啥还要去借糖,不合理,就算奶奶生日,也可以去买一个生日蛋糕嘛。”
“大灰狼要借糖为什么不去找它的同类,或者老虎狮子它们,为什么要找小猪去借?就是骗人的。”
“大灰狼喜欢吃肉,根本就不喜欢吃蛋糕,而且它的蛋糕里放的都是小兔子小羊,它就是想吃小动物。”
“大灰狼就算看到小猪死了,也不应该把它吃了,应该把它埋了,或者告诉它的家人。”
……
还有一些精彩的回答我已经记不全了,但是,真的很惊喜,如果我不说的话,你们会想到,这样的辩论是在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中进行的吗?而且是在他们没有任何事先准备的情况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2268/cb8daf743dd6e881.jpeg)
我肯定了所有孩子的想法,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同时告诉他们:大灰狼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在这个故事里可能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同一件事情,立场和身份不同,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比如两军作战的时候,双方都会觉得对方是坏人,自己是好人。所以猪觉得狼是坏人,而狼反而觉得小猪不肯借糖给它,还侮辱它奶奶,小猪才是坏人。
同时,我们看一件事情的时候,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多听听不同的意见,而不是只听一面之词,这样才有可能更接近真相。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看到有些孩子若有所思,也许他们是得到了启发,但也许他们是没法接受最后怎么没有分出好坏?因为时间关系要放学了,我没有办法去了解孩子们到底是哪种情况占多数,有点小遗憾。
也许有家长会觉得,我的这个总结陈词,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太深奥了,应该针对高年级的孩子。但是,我们口口声声说的要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绝不是等到高年级它自然就生成的,批判思考、道德推理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引导和培养。
在美国,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思考什么是对或错,什么是公平或不公平,他们早就知道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也不是媒体报道的就都是对的。而且,以我对儿子的了解,他是肯定能理解我后面那段话的,毕竟,幼儿园中班的时候,他就开始问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现在为什么没有战争?
何况,孩子们一开始辩论和阐述观点的时候,表现地多好啊!所以,照这种水平,说不定他们能理解,只是大人把他们看轻了。
但是,毕竟我还是不确定他们理解到了哪个程度,所以最后我请他们回家以后,跟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听听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再继续家庭讨论,让爸妈来承担起这个引导和培养的职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