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开始了,又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了,昨天刚刚看到朋友发朋友圈如是说:当年的高考仍旧是自己过不去的阴影,甚至可以说是创伤,每每到了一年这个时候,自己就不自觉的不舒服。甚至屏蔽所有相关的信息,可见这个考试对于我们自己是多么“重要”。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重要,所以我们开始不自觉得产生焦虑这种物质,仿佛没有这种物质,会不舒服的一样。对于考试我们自己会焦虑吗?
同样是前几天一个初三的学生要进行二模考试,她的老师和我沟通,孩子情绪很糟糕,学不下去。一会儿不知怎么的,就会哭起来,总说自己又要考砸了,自己该怎么办?
“考砸了”这件事,是我们自己对于自己的期望有个标准。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自己就会无法接受,用“考砸了”这样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失望。也许同样的成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所以我问这位学生,对于考试成绩,自己有没有预估。孩子说有得。同样对于考试成绩来说,多少分你会觉得糟糕透了。她的回答是五百分。那继续让这个孩子写出自己发挥不好时,各科的成绩;第二,写出正常发挥下,各科的成绩。最后,写出如果各科都发挥好时,各科的成绩。最后我们一起计算了这三种状态下的成绩。你会发现,这个孩子发挥正常时总分才到500分,只有超常发挥才会超出500分。只要有的科目发挥的不顺利都会低于500分。所以这个学生每次考试前都会不自由自主地焦虑。因为她期望的目标的设定就会让她产生焦虑感。这个高度不是轻松就拿到的,而是要付出多的功夫,才有机会拿到得。
所以,没有意外的是,在结果要被检视前——考试前,她就会莫名其妙地不舒服。因为身体告诉我们答案,自己的身体告诉了自己,按照考试前的经历,很大机会这次考试的结果一定不会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同样,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期望的自己或者事物如果和现实有差距的话,我们就会不舒服,这个差距超过自己所能够承受的阈限时,我们就会产生“反应”。比方说,我们期望上司能够多赏识自己,结果没有表示。我们很有机会会失望。比如,我们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开朗,有礼貌,讲卫生的。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我们就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有句话是,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尤其是在关系相处中。同样再和自己的关系中,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有期待,但这个期待不要遥不可及,同样,对于自己有期待的好的,下一步是行动,而不是处在无尽的焦虑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