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信息传播离不开符号。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用于解释语言学中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理论,对于我们研究传播过程中符号的概念和含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能指与所指
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 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这个关系,被索绪尔界定为“能指”与“所指”。
“能指”与“所指”理论是瑞士语言学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de.Saussure)在1916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有关语言学中符号学的理论。索绪尔把符号看作是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结合。
能指也叫做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也称为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他还指出语言是用声音表达思想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一切符号都是音响形象(soundimage)和概念(concept)的结合,他将音响形象称为“能指”,把其指代的概念称为“所指”。
举例来说,一个国家的国歌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歌词和乐曲构成了国歌的能指(意符),而它们所代表的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则构成了国歌的概念意义(意指);拿玫瑰花来说,玫瑰的形象是能指,爱是其所指,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表达爱情的玫瑰符号。
能指 、所指及其相互关系
1. 能指、所指都是心理性的。能指(音响形象)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如:我们不动嘴唇舌头,就能自言自语,或者能够在心里默念一首诗。所指不是“一个事物”,而是这个“事物”的心理复现。索绪尔在把所指称为概念时,明确地指出所指的心理性质:“牛”这个词的所指不是动物牛,而是它的心理复现。
2. 能指与所指是不可分离、互为依存对象而存在的,而绝非一方为另一方的容器或者内容。索绪尔说过:能与物质性声音相对置的是“音+观念”的结合体,而绝非“观念”本身。施指和受指彼此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再属于符号。这好像一张纸的两面,离开了任何一面,另一面都不具有纸的特征,纸也不再存在。
这种“对立的统一”深刻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两极性,即语言符号不是单纯声音,也不是单纯的意义,而是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没有离开意义的声音,也没有离开声音的意义,只有把符号的两方面结合起来,语言才显示其“形式”的特征。
3. 能指、所指、符号三位一体。符号连接了所指和能指,所指和能指构成符号,从而确立自己的存在。在符号内部,不是所指和能指的相加关系,而是二者的对立以及二者“和它们所从属的整体间的对立”关系。所指与能指的对立不是相互排斥,而是通过符号紧密联结互相肯定。所以说“在语言里,概念是声音实质的一种素质,正如一定的音响是概念的一种素质一样。”
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符号的任意性就是说,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自然的或必然的联系,不能由能指推断所指,也不能由所指推断能指,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所谓“任意”的,指两者的联系不是特定的,而是约定俗成的,是不可讨论的。
能指与所指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能指(signifier,即音响形象)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指(signified,即概念)是指词的语义内容。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是指词的语言形式,也就是语言的实体。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它的意义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
同一概念在不同语言里有不同的音像能。如“虎”在现代汉语里是老虎,在古汉语里面也称为大虫。这里面所指不变, 即为概念中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而能指却由“大虫”一词的音响系统变成了“老虎”一词的音响系统,可见,能指是任意的。
而“货币”一词从当初的实物、黄金到象征的纸币再到现代社会支票和信用卡,如今则是银行电脑系统里面的磁条。符号能指对应的不但不是实物而且连它与观念之间的联系也是任意的。可见,所指也是任意的。
虽然音义本身的结合是任意的不是必然的,但其任意性不可误解为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 实际上,一旦符号系统形成并为某个民族共同体所接受和使用,就对全体社会成员有了强制性,个人是没有权力改变语言符号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相对任意性是指给事物命名有一定的根据,反映在名称上是事物的名称有可理解性。如果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被定义之后,不能被社会的广大成员所理解、接受,那么语言符号就失去了其意义。
由此可见,一旦音义结合的关系确定,符号进入交际,表示某一特定的客观事物以后,就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有了强制性,任何人不能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因此,从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角度来说,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的任意性是相对的。
能指与所指符号结构的任意性
能指与所指的构成不是单一的,必须构成符号结构。在同一个符号系统中,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符号的意义是固定的。符号结构由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两个成分构成:一个是符号本身,另一个是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符号是代表者,称为能指;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是被代表者,称为所指。所谓能指与所指符号结构的相对任意性,是指一个被代表的事物或内容,究竟用什么去做它的能指,用什么符号去代表它,这是相对任意的。
比如,我们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最初使用时不是必然的,也可以颠倒过来使用。但是,人们接受了这样的表达之后,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人们所认可的使用方法,就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就会造成混淆。
另外符号结构的相对任意性还表现在,同一能指在不同的符号结构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所指。由一种符号形式表示不同的内容,构成不同的符号结构,这也证明了符号结构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的任意性是相对的。
能指与所指关系演变的社会性
从任意性到非任意性,就是符号社会化的过程,是符号贴上文化标签,历史标签的过程。所谓的约定俗成就是符号的社会化,能指与所指的对应关系要受到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等等的制约,也即符号的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同一能指在不同社会语境、文化语境、历史语境中完全可能意指着不同的所指,约定俗成的过程就是在符号的历史演变中将潜伏着不同动机的各种文化特性、 社会特性偷偷地塞给符号,改变其所指。
参考文献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徐静等 《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杨念文 《能指 ·所指 ·任意性——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解读》
陈丹丹 《解读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任意性原则》
冯晶 《从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变化分析语言符号的社会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