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一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可现在许多人却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某种状态上徘徊,人体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 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虑,恐惧等,生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上减弱,但临床检查机体无确切病症,这种机体状况称为亚健康或灰色状态,它是健康与患病的“临界态”。
一一世界卫生组织
“冠状病毒”肆虐已有一段时间,家中躲疫,也要注意身心健康的疏理和重要知识的调研。
为疫情结束,满血复活,做好全方位的铺垫。
“小孩都喜欢在海边堆沙玩,沙子一直往上堆,当形成一定规模后,看似突然,整个沙堆突然崩塌溃散”。
此种现象,我们大多数人都见过,美国物理学及系统科学家巴克以此提出了“沙堆效应”理论,也是系统科学理论中,较为著名的“自组织临界”的理论观点。
研究中,巴克借助慢速录像机和计算机精确地计算在沙堆顶部每落下的一粒沙子会连带多少沙子移动的科学实验。
最终发现,随着沙堆的不断增高,落下的每一粒沙子都会导致整个沙堆发生细微的改变,一旦达到某种“临界”状态,落下的每粒沙子与其他沙粒都会处于一种“一体性”的接触状态,只要再有一粒沙子新落下去,就会产生一种“力波”,尽管微细,却能贯穿沙堆整体,把碰撞依次传递给所有沙粒,导致沙堆发生整体的连锁性改变。
随后,沙堆的结构将随每粒新沙落下而变得脆弱,最终发生结构性失衡,坍塌溃散。
简单的说,最后加上去的那一粒沙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诱发了整个沙堆的综合性改变。
这一一就是系统科学理论中著名的“自组织临界态”理论的核心要点。
“临界态”理论是指系统处于一种特殊敏感的状态,微小的局部变化都可以不断放大、扩延至整个系统而影响到最终结局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推演。
人类生命的个体就是典型的“自组织临界态”系统。
该理论认为:由大量相互作用成分组成的系统会自然地向“自组织临界态”发展,当系统达到“自组织临界态”时,即使微小的干扰事件也可能引起系统发生一系列灾变。
压力增大或过于追求完美,反复挫折或人际关系缺憾......
如果是单独发生或时间短暂,均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持续的慢性应激,或再加上多种因素叠加,就像是不断地给沙堆追加沙子一样,促使自我系统进入到“临界状态”,细微的叠加就能让整个系统溃散。
老年人所谓的“无疾而终”和癌症早期的形成就类似“沙堆”效应。
在长期、慢性、多因素的应激之下,个体免疫力严重受埙,不知不觉,直到某个特殊时间,一个小概率的事件,临床症状被诱发出现,医院筛查,癌症形成,不可避免。
“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受损”就是“生活方式致病”的多环节叠加的根源。
人们常常谈论“管好嘴、迈开腿”,但关健环节的缺失,如优化生活方式、减轻和改善心身压力等问题。
生活方式的早期介入,杜绝慢性病的长期摧残,改变小慨率事件的叠加累积,切实做好“关键点”、“临界态”的预防和保健。
特别是“关健点”到“转化点”的过渡,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到质变”的精髓,也是本文论说的重点。
2020.2.27日(农历庚子年二月初五)彥来记於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