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灯心结
对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用上电灯好象是一件很奢侈的享受了。记得我读小学那时候,还没有电灯,晚自习都要提着自已用墨水瓶和汽水饮料瓶盖制作的小煤油灯到学校。每个学生一盞,一间不大的教室里,一个班级四、五十盏煤油灯冒出的乌烟,把上晚自习课的小学生们一个个熏的鼻孔乌黑。我们这一代人,那个时候,想到哪一天能用上电灯,不知该有多高兴啊!这种渴望,在我母亲这一代人心里,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我的记忆中, 好像是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旧城关在下田街“大墓内”有了一家华侨投资的火电厂。但仅仅是照明供电而且是有限制的,一是限制每家每户只能安装一盏15瓦的白炽灯;二是限制用电时间,晚上9点半以后就全城熄灯了。提倡节约用电,就成为人们在当时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这种义务的自觉性,像我母亲的这一代人尤为强烈。作为一家之主,时刻提醒和监督家人睡觉前或出门时随手熄灯,似乎成了她们一项重要任务。节约用电,慢慢地成为了这一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以至这一种习惯延续至今,慢慢演变为一种叫做“熄灯心结”了。母亲住在我家的时候,日常起居,她都很注意节约用电,晚上不到很不得已的时候,她宁可摸黑,也不会去开灯的。大热天,她宁可拿着一把扇子,却很少用上电风扇。我调侃她说,“你说老了眼睛视力差,看电视有点模糊,可你晚上在房间里不开灯都看得见?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啊”。她笑了笑说,能节约就尽量节约一点用电呗。对孙辈们大把大把地开着灯,睡前或出门时都懒得熄灯的习惯,虽然不敢当面批评,但背后也颇有微词的。她经常在家里人都出门的时候,把该熄掉的灯都关上。有一次,她忍不住地对我告起状来说“现代年轻人啊,生活这么奢侈,这么浪费用电,虽然电费不用我交,但看着心疼啊!你得提醒一下他们”。
我是八十年代初结婚的,那几年,我都还在县城上班。媳妇生娃的那年头,家用电器还没像现在应有尽有,家里的电灯也是控制使用着的。因为,对于每个月只有几十块工资收入的家庭,用电能省就尽量省着点吧。所以,督促家人节约用电仍然是母亲的一项主要工作。一到晚上,不管大人孩子睡没睡着;不管天气热不热,九点半以后,她都会把媳妇房间里的灯熄了关掉电风扇。这使一个人管着两个孩子的媳妇也颇有微词了,埋怨婆婆不通情达理,不帮管孙子也罢了,却把用电给管死了。直到今天,一提起这事,媳妇心里的怨气似乎还没消呢。
或许是传统理念的沿袭,或许是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有节俭过日子的习惯吧。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熄灯心结”竟然传染给我了。不到天黑舍不得开灯;能少开一盏灯就少开;反复唠叨提醒儿子、媳妇注意节约用电,要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当发现他们不在家还大把大把亮着灯或者睡觉了楼上楼下厅堂都还亮着灯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把该关掉的灯熄了……如此这样,我很担心,我的这种“坏毛病”,总有一天会让儿子、媳妇们讨厌的。我很茫然,母亲的“熄灯心结”在那个年代情有可原,可在现代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的今天,这种“熄灯心结”是不是还要沿袭下去呢?!
写于二O一七年四月二日
熄灯心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