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经营业务流程需要升级,今天上午和Mr T讨论了之后流程升级的策略。将我们碎片化的提升点按业务流程分析,串联起来,最终达成一个重要的目标。
今晚看的章节是1.1.2的《精益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个内容,就是我和Mr T在今日的业务讨论中,所使用的方法论。
因果关系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人们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存在隐含的因果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69194/07a4253aeeaa1c7d.jpeg)
(1)运用某个”原理“,创造出某种“机构/机制”
(2)让“机构/机制”产生“作用”
(3)创造条件让“作用”达成所期望的“结果”
(4)创造条件让“结果”发挥“效用”
一
从搬到杭州的第二周,每天下班,我和Mr T都会去健身房锻炼一下,但是会发现一个比较郁闷的点,就是每天我们下班后,再去健身房,时间就比较晚了,一般都八点了,不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锻炼。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们决定每个月付出300元停车费,每天开车上下班。把健身的装备放在车里,下班直接从公司去健身房,从而可以提前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到,增加了我们的可利用时间。
在这一系列普通的操作中,“下班后不回家拿健身装备”是原理,“把健身装备放在车上”是机构/机制,“下了班直接到健身房”是作用,“增加可以利用的健身时间”是所期望的结果。
但是,今天就差点没有达成提前到健身房的效果,因为我没拿健身的水杯,想回去拿。还好被Mr T拦下了,他说:如果我今天回去取了水杯,就造成了额外的等待,整个过程就不精益了。今天没有拿水杯这个条件,差点造成最终节约时间的效果没有达成。
任何一个条件的缺失或者异常都可能导致最终效果的无法产生。——《人本精益》
二
减肥的机制是摄入量-消耗量<0,然后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还有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减肥餐,甚至节食这些机制,来达到消耗能量的作用,最终达到减肥的效果。但是呢,也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完成运动,或者无减少摄入,而无法达到最终减重的效果。
Mr T在大学毕业之前,听说他是一个蛮瘦的伢子,而且好像还挺爱运动的(这点从他现在比较发达的背部肌肉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后来毕业了,据他所说是收入增加了,他会每周周末买半只酱板鸭,买一斤面,然后用很短的时间就消灭完了。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膨胀起来。
到杭州之后,在啊陀的带领下,抠门的他花了2400大洋,在附近的健身房办了张健身卡。开始了每天游泳的生活。办卡开始这一个月,他差不多剪了10斤了。但是,中间隔了个国庆节,他回了趟老家,吃好喝好的,胖了5斤回来。国庆节吃的太好了,同时中断了锻炼,就是造成他减肥大业短暂失败的条件了。
三
只有全面理清精益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才能避免碎片化的应用,才能让这些精益知识真正产生全局的作用或效用。——《人本精益》
今天我和Mr T在工作中讨论的业务流程提升点一开始都是根据目前业界一些比较先进或者流行的业务处理方案制定的,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业务流,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业务提升目的。只是为了提升而提升。
后续的讨论中,Mr T带领我用人本精益的因果方面的知识对我们提出的13个提升点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摘出7个提升点,串成整个业务链条,并明确了最终的业务提升方向。形成后续的流程项目推进策略,并在团队内部铺开实施。
如果今天下午没有梳理因果关系,那么各个业务提升点就会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很容易被业务部门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推翻掉。形成完整的业务链条后,使各个业务提升点的生存能力更加强大,方便了后续的项目开展。
结语
儿时看西游记,佛祖常说:有因必有果。工作和生活都是这样。虽说事事讲因果会有点太教条主义。但是对复杂的事情进行因果分析,可以看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会让生活和工作更加明晰、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