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铁家军读书会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6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6

作者: 铁家军贝贝 | 来源:发表于2015-11-02 23:31 被阅读113次

    内容:“种族”、种族主义与表征,后现代主义,大众政治

    时间:至10月28日

    地点:寝室、教室

    由于最近在读亚文化的风格这本书,里面对于英国青年亚文化的介绍,尤其在对朋克与雷鬼音乐的介绍的时候,我注意到在这两个不同的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黑人文化也就是种族因素在其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说实话,我在当初阅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并没有放太多的注意力在其中,但是经过这几天的阅读,我开始重新重视起种族这一部分来。

    研究种族主义的研究者普遍认为

    世界上只存在一个“种族”,即“人类的种族”。

    种族乃是一个文化与历史的范畴,是以肤色不同而制造指意差异的机制。

    种族主义是一个指意系统而非生物系统。

    这些语句都阐释了种族主义并非是我们想象中那种与政治挂钩的类似沙文主义的狂热情节,在亚文化的风格中,肤色成为了链接朋克与雷鬼,区分朋克与无赖青年的重要区别,所以,种族主义对于亚文化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因。

    在这里的文本中,较为影人注目的是对于种族主义研究的一个引申,即东方主义的提出以及其后对越战影片研究的三种范式的提出。

    首先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指

    西方对东方加以通知和重构,进而凌驾于东方之上的一种方式。

    而这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葛兰西的霸权主义的踪迹,萨义德提出

    作为虚拟意识形态系统的东方主义其实与权利问题密切相关,是西方维系对东方霸权的诸多机制之一。

    而斯道雷将东方主义用于大众文化分析的落脚点则是在虚构类的文艺作品的分析上,此后其就用美国越战题材影片作为分析对象,同样,我认为这之间所运用的思路十分值得学习。

    给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

    作为组织机制的好莱坞通过制造对越南的叙述、赋予某些关于越南的观点以权威性、描绘越南以及教授越南的知识,等方式对越南进行了处理与加工,进而将越南发明为与美国对立的影像、美国的代理人于谦在自我。

    我认为这完全可以用于分析在好莱坞背景下的大多数影片,包括最近比较流行的超级英雄改编的系列影片,这种典型的二元叙事结构的电影,例如美国队长,其中也牵涉到了美国二战的若干背景,我认为这其实就是好莱坞在对二战时美国的立场进行一种加工,借以能够、顺利表达其意识形态,这也给平日简单地接受电影图像的我另一种解读电影的思路。

    其后其提出的三种越战影片的范式也让我受益颇多,其提出

    1、作为背叛的战争;2、黑白颠倒综合征;3、战争的美国化。

    我认为这三种范式分类的十分恰当,当我浏览脑中存留的越战影片时,的确是跳脱不出这三个范式,这也给我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对影片的内容进行范式上的分类与界定,可以让研究变得思路更为清晰。

    之后就来到了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其实后现代主义我在学习海报设计的时候有将其作为一个艺术流派接触,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研究方式来解读还是第一次,这也让我对文化研究的四通八达有了新的认识。

    同样,里面也提到了对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的一些研究,例如对波普文化的研究,而这里又可以与消费文化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因为波普文化本身就是对消费文化的大量复制做出的一个艺术表现,果不其然,这一章节的关键词就是复制。

    其认为

    文化壁垒大崩溃的一个重要标志是POP与流行音乐的融合。

    宏大叙事是一种同化性力量,其运作机制既包含吸收过程,又包含排斥过程。

    还记得前面阿诺德还将高雅文化与群氓文化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加以研究与抨击,但是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纸间的壁垒就已经完全崩溃了,这也让我有了读书的一种实感,也是给我继续读下去有了一些小小的鼓励。其后他也宣称。

    后现代主义必将开启一个尊重差异、文化多元的新时代。

    边缘也取得了与中央同等的地位,这是一个异质性压倒同质性的时代。

    我认为在这里的思想有些许与现在的互联网思维互通的地方,例如去中心化,异质化,窄众化,这也证明了后现代主义的前瞻性。

    此后作者引入了鲍德里亚的拟向与仿真两个概念,开始与符号学接轨,拟向指

    与原本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而原本自身则并不存在。

    仿真则是

    在真实或原本缺席的情况下对真实模型的衍生,是一种超级真实。

    但是我认为在球鞋文化中,这种概念的适用性有待商榷,例如,虽然原本与复制品的界限已不复存在,但是一双球鞋的SAMPLE,及最初的样品,依然与其复制品有较为明显的差别,价格与获得渠道也要更为不同。

    其后鲍德里亚又引入了超级真实主义,认为

    超级真实主义是后现代性的典型运作机制。

    读到这里我认为后现代文化与消费主义是紧密相关的,甚至可能是消费主义盛行之下所衍生出的新的文化研究视角,随后,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混纺的文化,这里的文化是一种引用的文化,认为后现代文化排斥深度,这无疑是与消费文化连接在一起的。

    吉姆柯林斯对昆丁塔伦迪诺的B级片的研究衍生出了新式泛型这一概念,

    即电影创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引用、提及乃至照搬其他电影中的元素。

    这也让我再一次获得了新的对于影视片的分析视角,现在看来,我真的从这本书中获得了非常多的思路,来分析自己生活中的很多接触的媒介产品,特别是影视剧。

    其后,柯林斯又提出了

    正是符号的永无止境的循环构成了后现代文化生活的基本特征。

    即旧的事物其实是在不断地被循环利用的,这也迎合了消费主义下的复制与仿真的概念,其实,我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研究真正的价值,就在于他让旧有的高雅文化与群氓文化的分界开始崩塌,生活也可以被文化化与美学化,而正是这一点,让现今的亚文化开始走出政治的窠臼,逐渐地被我们这些亚文化群体内部的人知晓,也让亚文虎研究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包括随后对后现代流行音乐与电视的个案分析,我认为都是这个观点的一个印证,而这里有提到的对双峰镇的研究,我认为在我今后的亚文化研究之中会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案例。

    之后就来到了本书最后一个章节,即大众政治,起初我认为这一张可能就是属于一笔带过的东西,但没有想到却又如此重要,首先就是其提出了文化场域与经济场域,在这里就涉及到了麦克盖根与费斯克的斗争,费斯克认为

    大众文化借以流通的商品同时在两种经济中运行,分别是金融与文化经济。

    这一观点就进一步将文化推向了消费主义的面前,他认为受众的力量不可忽视,无权这对有权者的抵抗力其实就是借助符号与社会抵抗。

    其实在这一章节里对我影响最深的并不是其他地方,而是德赛图的消费实践研究,这其中也涉及到了迷文化,而就是这一点,这一章成为了我认为整个书中与我的研究方向最为契合的一章,特别是其中提到了十种创作方法,我认为非常适合用于解读鬼畜视频、恶搞视频与同人文、同人漫画,简直就是为其量身定做的一个范式。

    终于结束了对这本书的阅读理解,说实话这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因为你要从一种思维方式跳脱到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其中涉及到非常多的专有名词,我也不能一一完全理解,我认为这本书不只需要读一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会不断地拿出来再咀嚼一番,或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民大铁老师:突然发现,下次本科生的《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这一章内容可以让你代我去讲了。 :smile:
        铁家军贝贝:@文魁大脑铁翠香 老师您不要吓我

      本文标题:《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eq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