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逐渐深入,也渐渐懂得了那个“陌生女人”那种纯洁而炽烈的爱,她把这个男人真正地当做全世界,那是一种绝对服从、不求回报的爱,是一种极致狂热的爱恋。
开始读到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个陌生的女人写给一个陌生男人的信会说“我一生都在爱着你”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直到读完整篇才发现,她确实在用一生诠释这句话,甚至是一句话都无法概括她的一生的爱和牺牲。
男人(男主人公)是一个风流的公子哥,有钱有地位,具有某种“双重性”:一方面具有上层人士的地位和尊严,另一方面又十分亲切,对任何人都是如此。据当时还是小女孩的女主人公观察,和男人来往的就经常既有上层人士,又有各种三教九流的人。
小女孩从听说一个有身份的人要搬到她家对面开始就已经开始期待了,到仆人给他搬家、整理家具的时候女孩就觉得这个男人一定非常特殊,有身份、有地位还很博学(尤其是有许多各种语言的书很吸引人),想象中的他是一个年纪很大的老人,但是见到了他之后发现是一个非常英俊的年轻男人(那时才25岁,女孩13岁)。
女孩的爱是卑微的。
首先是因为二人地位的不平等,男人是上层阶级的名流,而女孩只是一个家境不怎么样的单亲家庭的瘦弱女孩,这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其次是女孩那时候还太小,将这种爱潜藏心底,成为了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秘密,这种暗恋也只能成为遥望对方而无法触及的卑微的爱。
再次就是男人是风流的多情种,女孩是纯洁的痴情者,男人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不可能将自己的真正的爱给予女孩,只能让痴情的女孩成为一个被动等待的角色,因此只能是卑微的。
最后就是各种复杂的个人因素,女孩对男人的爱潜滋暗长、一发不可收拾,对方却全然不知,甚至在见到面的时候并没有认出来,一方在明处、另一方在暗处,视野的不对等,女孩自身的性格因素,她狂热的爱都蕴含在内心之中不愿表达出来,有一种执拗的尊严···凡此种种,造成了最终的悲剧。
女孩做出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却又很符合她本身的形象。她经常在楼下的巷子里看男人家的窗户是否亮着,只是看到那样的光就觉得很安心,我们知道其实女孩就住在男人对面的,这样很麻烦又没什么用的事情,女孩做过很多很多。女孩还在男人外出的时候,躺在自家冰冷的地板上,等待男子回家,因为寒冷不会让女孩睡去、以致错过男人回家的动静。
后来女孩跟着妈妈一起搬了家,长成了青春靓丽的少女,女孩还是经常去男人出没的地方希望能够偶遇对方,开始是看到就会羞怯地跑开,直到有一次能够鼓起勇气对视,男人并没有认出她就是那个女孩,但是却被眼前这个漂亮的女孩吸引,于是就邀请女孩去她家,女孩很快就答应了,这使得男人还感受到了一丝讶异。因为他并不知道,他是女孩朝思暮想的人啊,这样的邀请又如何能够拒绝的了呢。女孩和男人成为了三夜的情人,随后男人就要远行,不论男人如何柔情蜜意,却并没有将女孩记在心里,只是当往常的那些艳遇一样对待了。临走之前送了女孩四朵白色玫瑰,女孩当然爱不释手,后来每年男人生日的时候她都会送给男人一束白色玫瑰,当然男人并不知道是谁送的。
这三夜使得女孩有了一个宝宝,女孩排除万难将孩子生下来,看到了贫穷会让人陷入怎样的困境,而这些是她不愿让男人的孩子(也即男人的化身)遭受的,于是凭借着自己的美貌,找到了一些非常有钱的情人,即使对方非常诚恳地向她求婚她也每每拒绝,因为她希望自己永远是自由的,那自由只为了男人哪怕一小时的召唤。女孩非常珍惜、爱护这个孩子,将对男人的爱通通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是,女人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因流感发烧去世了,躺在床上的样子女人都不忍去看他,并且女人也染上了流感,能够在信中看出她已经撑不下去了,并且这封信作为遗嘱、只有在女人死后才会到男人手里。
这种纯洁到极致的爱恋,让我想到了《茶花女》——一个爱情高尚的名妓,她们拥有着类似的命运,似乎印证了红颜薄命,其实在我看来,是因为她们超脱世俗的感情和心性,它是不容于世的,因此她们的生命也早早离去,以形成一种悲剧美。
我们再聪明也无法知晓事情的各个视角,而这种“忽略”和“遗漏”是在所难免的,又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我们所能做的,大概就是不断开阔思路,坚持“视点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