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乡土景观》收录的文章选自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过去十年间的演讲,本书揭示了有关人类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而留下在大地上的印记:乡土景观。作者杰克逊认为乡土景观具有很多特点,机动性、暂时性、变化性,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的适应性:乡土景观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无意识地、不自觉地、无休止地、耐心地适应环境和冲突的产物。对乡土景观的认识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这种幸福来源于对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什么是乡土景观?
景观不是环境中的某种自然要素,而是一种综合的空间,一个叠加在地表上的、人造的空间系统。景观是一个由人创造或改造的空间综合体,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背景,而不仅仅是一种现象、空间或空间集合。
乡土景观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庙宇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记载着乡土经验,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人类不得不学习的,是如何趋善避恶,景观之美源于人类文明,乡土景观符合乡土习俗,积极地适应环境,具有不可预测的动机性。乡土景观的形象是普通的人的形象:艰苦、渴望、互让、互爱。只有体现这些品质的景观,才是真正美的景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1448/c2c520b62a0a3f99.jpg)
乡土景观有什么特点?
传统的乡土景观,包括乡土村落、民居、农田、菜园、风水林、道路、桥梁、庙宇,甚至墓园等,是普通人的景观,是千百年来农业文明“生存艺术”的结晶,是广大草根文化的载体,安全、丰产且美丽,是广大社会草根的归属与认同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根本性元素,是和谐社会的根基。
保护乡土景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历史的价值在于它教给我们如何认识未来。人类通过许多方式满足本性的需求,而无论在何种景观中,这些需求本质上都存在共性。
我们作为地球上的居民,与自然秩序相关联。如果我们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自然。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地球的真正居民,就一定要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当千篇一律的村镇布局和建筑模式通过政治和行政的手段布局于广大城市与乡村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适应自然而形成的充满诗意的传统乡土景观正逐渐消逝,化作历史。
ps:栖居景观乃是不断的适应冲突的产物:适应新奇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并协调对环境适应模式持迥异观点的人群。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1448/24936da9dbea6f52.jpg)
我与乡土景观
最初对乡土景观的记忆大概来自童年的生活。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那应该就是最早接触到的乡土景观吧,那里有村落,有房前屋后的树林,还有门前的河流,以及菜园、田地,虽然只在那生活过一段时间,可是记忆中的画面依旧清晰。
离开土地之后,在城市上学、生活,很少再有机会回去,习惯了现代的交通,钢筋水泥的大楼,以及经过人工精心布局的园林植物,但内心的渴望似乎并没有被满足,在人工化的环境中,向往着土地和自然本真与淳朴。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我来到了现在生活的小城,有山水的环绕,每日都是满眼的绿色,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1448/1dfed7fb4ce99e8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