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匮乏年代的人情冷暖
一一楚仁君《借烟》随话
曲赣江
聊聊《借烟》打破了既定计划。原本想着聊完了,喘口气,继续完成计划,孰料,将完稿时一不小心充了会瞌睡,手指落在删除键,一场折腾付之东流。我了解自己的惰性,清楚一旦放下,又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拾笔聊楚兄文字,才能又遇上让我打开话匣子的题材。
我把加好友和群看作是菜园门,守护着鄙帚自珍的菜园地。楚兄是一七年踏入这道篱笆墙,没热烈过,没走丢过,一直在,默默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如果说交流,就是彼此发在朋友圈中的文字。初识时,都敛着劲为对方留言喝彩,久了,熟稔彼此文风了,习以为常,就不干那俗不可耐的留言互捧之事,只在出了好文字时点个赞,平平淡淡才是真。
小说《借烟》是楚兄仁君新作,是一篇风格恬淡、宁静的文字,就聊聊我咋读这篇小说。
“那时候,我还小,对烟的印象很模糊。因为,家里没有抽烟的人。”《借烟》被点开后,这句不痛不痒的句子,很安静,如果不是注明是小说,我会以为是随笔,有着一种颓废、打不起精神、有气无力的感受。楚兄小说写的不多,本着凡好友文字必读的原则,做好了硬着头皮读下去的准备。
存了这心思后,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往下读,大致是说父亲走得早,兄长们分家另过,自己和母亲、妹妹的日子,过得清汤寡水的,几个老娘舅常抬脚就来蹭烟。“常来家的,是几个舅舅,他们住在邻队,相隔就二三里地,想来时,抬腿就到。每次来,名义上是看他们的老姐姐,也就是我的母亲,其实是来找烟抽的。那时,我就是这么想的。”楚兄那样写着,我也随楚兄笔下那般想着:这几个老娘舅真不是个东西!这一家已然是寡妇娘们了,还来蹭烟抽,真不是玩意!
娘是讲经(皖西方言,讲礼节)的人,“我”常被使去“借烟”。真要是借,有借有还,忍一时羞赫,倒也不是难事。关键此借非彼借,乃有借无还之“借”,此“借”还有一特点,“屡借”不还。搁我,我也不愿借,这就是给了要不回。由此,我更嫌弃楚兄笔下那几个娘舅了。“姐夫是村里几个为数不多能抽得起纸烟的人,他的兜里永远不缺烟。不像我家的油瓶,总是三天两头见底。”姐夫被“我”盯上了,一次两次没问题,“姐夫”是家里人,不丢份,可全指望着“姐夫”时,“姐夫”也架不住“几个舅舅,他们住在邻队,相隔就二三里地,想来时,抬腿就到。”毕竟分家另过了,小日子都得拨拉着算盘珠子,精打细算。
久了,姐夫也被借怂了,“我分明看见姐夫的上衣兜里,露出一截黄皮子的烟盒来,鼓鼓囊囊的,像藏着一只小兔子。”姐夫却说戒烟了,谎称没有,“姐夫再也不肯借烟了。”小小的“我”不明白姐夫为什么撒谎?也不明白“我明明看见葫芦瓢里,还躺着两个鸡蛋。”娘却说没有,很纳闷。
借不到了。“活人哪能让尿憋死,我有的是办法。”“我”究竟有什么办法呢?此处未做任何交待,悬念又起,引人读下去。直到“过了十年,姐夫突然得了肝癌。弥留之际,他抓着我的手说:那几年,你从我家拿走了三十个鸡蛋,我猜,这鸡蛋,你都拿去换烟了……' ……姐夫也是哥,我偷他家鸡蛋,他却说成是
拿'。他这是在给我留面子。”小说的高潮却是姐夫病危前的最后一句话:“那是我故意放在葫芦瓢里,让你随手就能拿走的。这个,连你姐也不知道”。犹如丝竹弦乐,一直轻捻慢拨,陡然琴弦崩断,一声嘎响骤止,才让人回过味来,泪如雨下。
“我将头深深地埋入哥的胸前。叭'地一声,我分明听到了姐夫的胸腔里,发出的最后一声心跳声。那声音怪怪的,像抽断了的牛鞭子。”在小说全文,“牛鞭子”出现了两次,另一次是拒绝借烟时,在“身后,突然传来
叭叭'几声脆响,这是姐夫手上的牛鞭子,发出的怪叫声。”这两声牛鞭子响,无一例外采用了短句描写,是对生活的呐喊,更是有心无力的呻吟。
这时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被楚兄的文字,带进去了。带进去的原因,恰恰是那些看似平淡的字眼:人小、印象模糊、父亲早逝、分家、永远稀缺的空油瓶、来人是有人缘儿,家长里短,一环套一环,替代进小说中,随“我”同呼吸共命运。
小说《借烟》的时代背景应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极度匮乏。商品粮户口,一人一月也才半斤油,人这台机器不同于其他机械,越缺油越不顶饿越饿得快。这种时代背景下,老娘舅们走几里路,不吃饭,仅仅为抽几支烟是不值当的。几年间30个蛋,一年又几回哩。那年月缺油少盐,走几里路太消食,饿得更快,但娘舅来了不吃饭。细细匝摸,很深情,尤其寿县那地界,去了一次就会知道,楚都故地,民风淳朴热情,恨不得兜出所有将与人吃用。不是穷急了,“娘”也不会水瓢里有2个蛋却睁眼说瞎话,说没有。所以,这篇小说越咂摸越筋道,活着不易。小说以字面的冷,衬显内心不易察觉的体谅温情和亲情温馨。换做当下,谁又在乎口吃用?一群人来来往往,聚聚该是多么温馨。
楚兄有过数年教学经历,也直接影响了对人说人物“姐夫”的塑造:不让“我”滋生依赖心理;不说“偷”说“拿”,“小气鬼”故意放在葫芦瓢里,不说破,既帮了“我”,又善意维护了“我”的自尊心。有着一定教育心理学。
《借烟》描摹的时代远去了,物质商品也极大丰富了人民生活,不再缺吃少穿。这不仅是一个家庭发生的故事,也是过往发生的社会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人民物质丰富,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观,适逢建党一百周年,也许楚兄正是藉《借烟》讴歌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