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生物钟一到,自然醒了。脚踝的肿痛和突然变得复杂的 疫情让坚持了四十天的晨跑不得不暂告一段落。或许是因为身体已经形成习惯,所以突然停下来才会觉得不舒服?很多人建议,每天6点晨跑,太早了,下午跑会比较好。对此,微笑带过,没有过多解释。面对善意的提醒,我们可以不接受,但我们应该心存谢意。他们只看到了早起的困意,却没看到一个人走在初醒的街道上,呼吸着那份清晨特有的滋润和惬意时心中的那份坦然与安定。
最近几年,觉得自己越来越浮躁,心火太旺。工作上的事、家里的事再加自己的事,本就是个急性子,自从当了管家的,更是急得不得了。连一向要求完美,以严谨著称的张老师都能说“我就喜欢xf这样的,执行第一!” 可想而知,我这性子是该调整调整。找个机会和丫头们聊聊,跟着这样的管家,什么样的感受,花儿一样的年纪,我希望在他们心里种下的是对这分职业的认可和喜爱,而不是满身疲惫和无奈。
参加了日更挑战,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昨晚才发现,原来17年我就有了简书的账号,文章不多,但是满屏的无奈和绝望。看得出来,那个时候的我急切地想要宣泄和表达,可最终还是把满腔的无奈留在了草稿箱里。翻看哪些文字,连自己都觉得窒息。那样的我,那样的生活,一地鸡毛不过如此。希望就这么一点点被失望取代,渐渐地变成了无所谓的冷漠和淡然。当你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不再抱有幻想的时候一切也都无所谓了。
记得有一段时间曾经极度地质疑自己,质疑到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即便到了现在,想起那个时候的我依然觉得非常痛恨。对说出那样一番话的那个人,我心里应该也是记恨着的。30岁,在世俗眼中,这是一个女人早该结婚生子的年纪。而我,太独立,太有想法,得理不饶人,不会示弱,时不时再给点距离感,和爱说、爱笑,看似天真的某人相比,确实不招人待见。想来,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是不够强大,所以才会被一个并不相熟的人所说的话影响。才会因此而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那之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就不提了。现在想来,即使不美好,但发生的总归是发生了。每一段经历,无论是否愉快,它都成就了今天的你,不是吗?
疫情形势越来越复杂,许久未曾露面的静昨天忽然在群里提醒要注意做好防护。曾经互看不顺眼的家伙,谁能想到最后成了最好的朋友?人这一辈子(这话一出,感觉立马老了几十岁,有种历尽沧桑的感觉),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到了最后,能说的上话的还有几个?每次想到静,和小白都会觉得心疼。如果当初换一个选择是不是一切就都不一样了?至少不用隔得这么远?几年难得一见?现在想来,20岁的年纪,面对那样沉重的打击,唯一的安慰是终于可以坦然之后却等来那样一句话。都说冲动之下说出来的话才最能暴露你内心的想法,潜意识里的认知才是最可怕的。骄傲如她,怎么可能继续?小白姗姗来迟,声音里透着初为人母的幸福和疲惫。女人,只有当了妈妈才能真正理解“柔软”和“完整”的意义。期待疫情快点过去,三个人的小聚。
最近在看关于管家的教育叙事,从别人的管理故事里找找经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直挺惶恐,面对哪些荣誉和成绩,总觉得自己名不副实。就一个管家而言,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能拿出多少专业的水准来对话?你对你的管理角色是否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总是先做事再找理论依据,女人的思维。马老师曾不止一次地批评我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当时不太理解,因为不认为自己的方式有什么不对。经过去年的折腾之后才明白,我们不能只盲目地出发而不问因何出发。每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都不一样,固执如我,一直被自己狭小的认知所阻碍,认为我们最好也只能这样。看了别人的故事,再回头看看自己,终于明白,其实不是做不到,而是我们的格局和眼界不够。我们自己给自己画了个圈,告诉自己出不去,只能在圈里呆着。想要打开自己的眼界还应该从理论基础入手,因为不够专业,所以底气不足。当我们举棋不定或者想要争取的时候我们能给出的理由因为缺乏专业的支撑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一个不够专业的管家绝不是好管家,所以,要开始学习。
给自己定个小计划,每天看半个小时的专业书籍,写一小段文字,记录一段美好。然后坚持晨跑,坚持运动,每天让自己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遇事不纠结,做个积极,阳光的小妖。
——2022年8月12日清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