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刘强东的祖宗,会是明朝大宦官刘瑾吗?

刘强东的祖宗,会是明朝大宦官刘瑾吗?

作者: 少阳学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09:59 被阅读21次

    北京——1915年2月21日,《亚细亚日报》民国四年《京尘见闻录》,发出了号外新闻“当今袁世凯大总统先人竟然是故明朝督师袁崇焕”。

    在袁大总统寻根问祖的诚意感动下,康有为的两个杰出弟子不遗余力帮大总统实现了愿望:伪造袁崇焕弟弟迁居河南项城的考据;甚至通过查证得出河南项城袁氏是汉末汝南望族袁氏后裔,袁绍、袁术都是袁大总统祖先的结论。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这些风云人物有认祖归宗的诚意,是不难招揽热心学者皓首穷经、引经据典来达成所愿的。

    互联网大佬刘强东最近也发出了寻祖信号,据刘先生自称祖上来自湖南湘潭,此事流传开来,果然引发了民间乃至全民的热情参与。

    那么,刘先生的祖先究竟是谁呢?

    中国人是比较讲究要面子的。

    但是这个面子绝不是所谓的尊严,我们常常说尊严来自于实力,而面子却不一定来自于实力。

    如果自身够勤奋、够拼搏,是可以自己挣足面子,做到派头十足、风光无限的。如果欠些火候,还是可以借的。

    所谓借面子就是借名人之光环张自己之声势,不打借条、不算利息、不写还期,可见借面子比起挣面子总是划算的多。

    这笔账古往今来稍稍有些脑子的人都深谙其道,并且摸索出了认祖宗、认同乡和认同学三个借面子的路数。

    同宗之实,有血缘之情;同乡之谊,有地缘之亲;同学之谊,有寒窗之义。其实大多数人的圈子,都主要依赖这三层关系。

    但这三个路数借的成本是有区别的:

    同乡之谊,要投胎地点选的好,出生人杰地灵之地,而且还要实力相当,才有得地缘亲近可讲;

    同学之谊,要考技高超、出身名校,功成名就之后才有寒窗之义,转过象牙塔就到名利场;

    同宗之实,管他虎父犬子还是青出于蓝,只要沾上了血缘就可以勾搭,无关能力、无关智商、无关成就。

    还有一点最大的区别,就是同学和同乡都有时效性,同时代才有意义,便于交流和抱团,一旦有时空阻隔就意义不大了;而同宗之实一旦坐实,使用期限是永久性的,而且没有任何限制使用条件。

    于是,认祖归宗就成了成本最低的借面子路数。

    认祖归宗,说起来也并不十分单纯。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有些人出身草根,但又不甘沉沦,就冒充名人之后才自我造势、自我脸上贴金,给自己端正名分。

    比如出身卑微的刘备,为了在乱世捞取政治资本,自称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玄孙;又比如西晋末年匈奴族的刘渊,建国后为了争取中原人心,居然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再比如五代时期出身卑贱的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为了提高声望和合法性,也自称是李世民第三子吴王李恪的后裔。

    这样做无非是自抬身价,向世人昭示,本人不是什么七七八八来历不明的人,我出身名门,不服我拿祖宗压死你。

    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不忘组训,继承先人之志,光耀门庭。

    《天龙八部》中慕容家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崛起于辽西的鲜卑慕容氏,先后在北方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四国,威震北方。

    其后数次社稷沦亡,都被优秀的慕容家族男儿重新恢复了江山。当年他们的另一部落流落到青海后,建立的吐谷浑政权延续了350年不间断,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政权。

    到了北宋中后期,慕容家都不忘复国之志,其忍辱负重着实令人敬佩。

    这种以家族荣誉为使命的认祖归宗,不像刘备、刘渊、李昪等人演足戏份就可以的,其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看似不切实际,却往往都是最感人的励志教材。

    最后一类也是目的最单纯的,就是纯粹的血缘追踪,为了寻找失散的亲人,或者寻找一种归属感。

    这类往往最务实,但是也比较低调,一则担心过于招摇、有人滥竽充数,二则追踪的结果未知也不便过早声张。

    如果从寻祖者自身角度看,认祖归宗更有讲究。

    一个平庸之人,如果还没有发迹,一般是回避名人后裔的身份的,因为担心被贴上不肖子孙的标签,想想祖上何等风光,到了自己这一辈如此狼狈,还是低调的好,免得丢人。

    同样一个人即便还没有发迹,如果自视并非庸才,有雄心成就一番大事,或者事业已经有了起色,在未发迹之时是会曝光名人后裔身份的(即便是冒充的),至少是一种贴金和自我宣传。

    但是如果是一个已经发达的人,是会毫不犹豫地寻祖的,而且这种寻祖会超出认祖归宗本身的意义。

    这种情况下的认祖归宗,事实上已经超越了血缘的限制、种族的限制和姓氏的限制,因为自古有一个潜规则——名人寻祖,必是贤达之人。

    在西欧和北欧,很多人对于自己祖先是海盗毫不避讳,甚至引以为荣。但在中国,很少有人以祖先是杀人越货的强盗为荣的,不仅不认祖宗,避之不及,还僭越礼法、改名换姓。

    这是因为中国自古有隐恶扬善的传统,凡事捡体面的说,如果祖宗是贤达之人,千方百计去贴去靠,年代久远就只要姓氏一样,名人皆是祖宗;如果祖宗有什么不光彩之事,却以祖为耻、拒不认祖。

    冒认祖宗如很多孔姓之人冒充孔子后代,广东很多关姓之人冒充关羽后代;背叛祖宗、改名换姓,如秦桧的后人因为老祖宗骂名千古,有一部分后人就改姓徐;拒不认祖如曹姓之人,因为曹操的名声被搞臭,很多曹氏后人对于是曹操后人一事不事声张,甚至有的族谱中不见曹操名字。

    《论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认祖宗即是为自己正名分,所以不计较寻祖真相,不担心叛离家族,只要找到一个名声够响的人搬出来认作祖宗就足够了。

    在刘强东发出寻祖告示后,有人举证他是刘邦四弟的后裔,这显然是在扯淡。

    在寻祖之前,老刘还搞了另一个新闻:宿迁有两个伟人,一个项羽,一个刘强东。

    这就是开头提的借同乡的名声来搞事情,问题是年代相隔太远,且跨行跨级别,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

    那会有人说,为何不借校友的光呢?老刘出身人大,杰出校友遍布天下。

    答案也很简单,商界之中老刘已是风云人物,无须再借;科教、文艺、体育领域,有距离不好借;政界不敢借。

    盘算下来,剩下的就只有认祖归宗一条路了。

    在我翻阅《湘潭县志》中发现,湘潭刘氏有三大望族:姜畲刘氏是洪武年间从江西搬来的,长湖刘氏是明朝中期从江西迁入的,古塘桥刘氏是明朝永乐年间从株洲茶陵搬来的。

    至于刘强东发文所称湘潭花石镇钟灵堂刘氏,至少在《湘潭县志》1988年校订的时候是个不知名的支脉。

    还有一个佐证就是,如果老刘家是当地望族,应该会有家谱,但是现在祖上连家谱都没有,证明也是普通家庭。(不知老刘是否为了要说明自己不是靠拼爹,故意绕这么一大圈)

    如此可以肯定,所谓刘邦后裔用意何在就可想而知了。但是说他寻祖是为了光宗耀祖,绝对是脑残之论:只有后人的功业超越了先人,才算光宗耀祖,如果说他是皇族后裔,何来超越之说?

    刘姓作为中国大姓,也是名人辈出,但是既然有了认祖必贤达的大原则,可以肯定无论如何明朝大宦官刘瑾,是第一时间被排除在外的,即便有可能真的是。

    参考

    1,《湘潭县志》

    2,《北史》

    3,《家谱研究》

    4,《袁世凯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强东的祖宗,会是明朝大宦官刘瑾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ng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