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议论】精神动力学之 精神力的萌发
作者:
苏益民 | 来源:发表于
2018-07-24 15:12 被阅读0次精神力萌发的第一个要求是建立心理安全的土壤。
精神动力是精神上的追求,是对精神上愉悦和一致感的需求。产生精神动力要求一个人具备起码的心理安全感,再生长出自信心,羞耻心,自尊心和好奇心等。心理安全是以上几种心理成长的土壤。试想,一个一做什么事就被指责,限制的孩子,好奇心会受到多大的抑制。犯了错就被批评和指责,在随着年龄的成长,遇到越来越复杂的事情上,又怎么敢于去尝试和挑战。
从心理安全为第一需求的角度,为减少指责批评这样的负面信息,产生的动力循环就是: 放慢速度减少出错而被批评,-》被嫌弃太慢-》加快速度-》出错很多-》被嫌弃错太多-》放慢速度减少错误-》(回到循环的开始)这样的恶性循环。
精神力的萌发来自于动力的一致性,孩子的初始动力很多,社交需求,游戏需求和经验需求。孩子善于遗忘,那是为重新建立正向的循环做好准备,当然这样的正向循环是以自我心理安全为前提的,过多批评指责的孩子提早树立了很强的自我保护机制,不利于好奇心,探索欲望,自信心,自尊心等优良品质的建立和发展;做为老师或者成人,要把孩子的这些发散的精神力归拢到一个一个的精神动力的正循环之中,变成其成长的动力。
本文标题:【教育议论】精神动力学之 精神力的萌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oemf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