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怎样开展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大力提倡。在语文课堂上,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语文教材里虽然编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但是,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不能依靠一个单元或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完成,它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学过程仍然停留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还没有走出教学封闭的单一教学模式,整个课堂上,依然是教师的“精彩”。也有部分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理解简单,所谓的实践活动就是动起来,教学策略简单化,学生训练机械化,训练价值简直就是“凑热闹”,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对于落实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多大帮助。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应体现在努力创设和营造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内容,采用议、演、画、唱等形式,以活动为核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语文素养,进行交流与探究。
语文实践活动是对片面强调知识掌握、忽略情感价值的反思,是对教育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的重新审视,是对封闭性学习的调整,它通过趣味浓、涵盖广、活动效度大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直观的操作,并由此产生交际需要,基于此,实践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目的,体现了学生发展的意义。
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内语文实践,还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可以积累学生的生活积累,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应努力结合文本内容,挖掘发展因素,组织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迁移转化。
学生的实践不是独立进行的,应有必要的指导,教师应重视实践中产生的生成性知识,组织其探究、思考,然后重新审视与考察知识要领,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知识体系。
课堂实践并不是单纯地依托课堂来单独训练,而是把活动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如何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由此倡导的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丰富、灵性、和谐的教学情境,真正激发每个学生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
语文实践活动要注重评价机制,布置任务、参与实践、检查落实应作为评价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当然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始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信心、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师生点评、生生互评、家校议评等,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
比如学习《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就可以这样设计,活动一、自读课文,了解文本主要信息;活动二、根据文本内容画出游览顺序图;活动三、做导游,向游客讲解参观路线;活动四、做好评价,是否按照游览顺序介绍;活动五、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
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民主、充满期待的氛围。
总之,语文的实践性就是由语文的活动来实践的,活动过程要用任务来驱动,这个任务不是简单的提个问题,而是注重实践的过程,形成有效的实践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