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手机上做英文题,其中有一道题是听一段音频做几道选择题,儿子连着听了两遍,冲我说了一句:听不懂说的什么。
我大概听出一些,音频是说每位家庭成员喜欢什么食物,不喜欢什么食物,但有些单词,我也听不懂。我现在懂得几个单词,还是上中学那会儿学的,这么多年,忘得差不多了。
儿子拿着手机趴在我跟前,又播放了一遍音频。他的意思是让我也听到,协助他一起把题目做好。
我又让他播放了一遍,想根据上下文猜出那几个单词的意思,可是听完,依然没有头绪。我对他说:我也听不懂。
接着对他进行说教: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学习英语就靠熟读,每天让你早晚读书,你读过么?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掌握的单词越来越多,而且都是短文,你现在连最基本的单词都记不住,看你以后怎么办。
儿子皱着眉,说:你不是也不懂么。
我一听,腾得火就起来了,强忍着没冲他发出来,回头对他说:学习的是你,要不以后你去工作,我去上学,不然你别去上学了,也去工作,看能赚多少钱。
儿子背过身,没再说话。
晚上,我躺在床上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虽然每次对儿子说得头头是道,比如:你每天记一个单词,一年也能记365个单词,不怕你慢,就怕你不学。
但我自从离开学校后,就很少主动读过书,除非当时就能用到的,比如考驾照的时候,翻工作资料的时候,如果像我说的那样,一天记一个单词,这么多年怎么也有七八千个词语,这样的词汇量,做小学的英语题肯定不在话下。
曾经有个读者问作者,怎么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清华大学生?作者说:自己先考上清华大学。
看过后颇有感触,一个家庭如果父母都是学霸,孩子大概率也会是学霸,这是基因决定的。相反,如果一个家庭父母只读过初中,能培养出大学生的几率就非常渺茫。
后者,很多人都能举出例:又是邻居家,又是亲戚家,谁谁谁考的是清华大学。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如果追溯一下,会发现他们家族里大概率有学霸出现过。
对儿子虽然有期望,但现在已经慢慢接受他未来也将是一个如他父亲一样平庸的人,因为没有好的基因给他。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