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四大特性(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隔离四个级别:
- READ_UNCOMMITTED(读未提交);
- READ_COMMITTED(读已提交);
- REPEATABLE_READ(可重复读);
- SERIALIZABLE(串行化)。
从上往下,级别越来越高,并发性越来越差,安全性越来越高。
定义这4个级别是为了解决数据在高并发下产生的问题:
- Dirty Read(脏读):事务A读取了事务B未提交的数据,并在这个基础上又做了其他操作;
- Unrepeatable Read(不可重复读):事务A读取了事务B已提交的更改数据;
- Phantom Read(幻读):事务A读取了事务B已提交的新增数据。
事务隔离级别 | 脏读 | 不可重复读 | 幻读 |
---|---|---|---|
READ_UNCOMMITTED | 允许 | 允许 | 允许 |
READ_COMMITTED | 禁止 | 允许 | 允许 |
REPEATABLE_READ | 禁止 | 禁止 | 允许 |
SERIALIZABLE | 禁止 | 禁止 | 禁止 |
那么数据库是怎样隔离事务的呢?
其实它就是“锁”这个东西。当插入数据时,就锁定表,这叫“锁表”;当更新数据时,就锁定行,这叫“锁行”。
Spring一共提供了7种事务传播行为:
- Propagation_required
- Propagation_required_new
- Propagation_nested
- Propagation_supports
-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
- Propagation_never
- Propagation_mandatory
7种事务传播行为说明:
假设事务从方法A传播到方法B,用户需要面对方法B,问自己一个问题:方法A有事务吗?(方法A传播到方法B,简单理解就是在方法A中调用了方法B)
1)Propagation_required:如果没有,就新建一个事务;如果有,就加入当前事务;
2)Propagation_required_new:如果没有,就新建一个事务;如果有,就将当前事务挂起。意思就是创建了一个新事务,它和原来的事务没有任何关系了;
3)Propagation_nested:如果没有,就新建一个事务;如果有,就在当前事务中嵌套其他事务。所嵌套的子事务与主事务之间是有关联的(当主事务提交或回滚,子事务也会提交或回滚)。
4)Propagation_supports:如果没有,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如果有,就使用当前事务。
5)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如果没有,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如果有,就将当前事务挂起。
6)Propagation_never:如果没有,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如果有,就抛出异常。
7)Propagation_mandatory:如果没有,就抛出异常;如果有,就使用当前事务。
这里再对Propagation_required、Propagation_required_new、Propagation_nested三种补充下说明,三者有类似的地方,容易混淆。
- 首先是Propagation_required,它是默认的传播行为。如果有,就加入当前事务,即把两个事务合为一个事务,所以,无论哪里出错,都会进行回滚。
- 然后是Propagation_required_new,如果有,就将当前事务挂起。什么是挂起?就是先保留原来事务的执行点,然后执行另外一个事务,等另外一个事务执行完之后,再从之前保存的执行点处继续执行,也就是两个事务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如果子事务提交后,主事务再出现错误,那将回滚主事务,而子事务不受影响;而当子事务出错回滚时,因为主事务也执行不下去了,同样也要回滚。
- 再一个就是Propagation_nested,如果有,就在当前事务中嵌套其他事务。这种行为比较复杂,查阅多个资料,整理后的个人理解是,如果主事务提交或回滚,子事务也会提交或回滚。但是,当子事务回滚时,分两种情况,如果是在同一个service中时,子事务回滚,会导致整个事务同时回滚,这就类似required行为;但是如果是在不同的service中时,子事务回滚,这时候子事务回滚到自身的savepoint,整个事务并不会回滚。(这里后面会添加测试代码进行验证说明。)
Spring提供了一些小的附加功能:
- 事务超时(Transaction Timeout)——为了解决事务时间太长,消耗太多资源的问题,所以故意给事务设置一个最大时长,如果超过了,就回滚事务。
- 只读事务(Readonly Transaction)——为了忽略那些不需要事务的方法,比如读取数据,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些性能。
附上思维导图:
事务管理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