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越来越发现自己不懂得语文教学了。今天开始细读这本书,记录文章要点,反思语文教学,尝试实践文中观点,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要对课文要有个人独立的多角度的研读。
这里重点强调了“个人独立”,今天,找个资料并不难,上网一搜,铺天盖地,随手拈来几个课例,拼凑一下就成了自己的成果,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虽然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可是有的老师直到课堂结束那一刻,自己读了课文两三遍的都是少数,见惯了课本上被搬来的注释、解答所充斥的现象。
试想一个老师都没把课文读透,又怎么能给学生教透呢?
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研读课文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课文研读要深究一个“内”字,即着力于课文内容普进行研究。
按照于老师的示例,我感觉朱自清的《春》可以从比喻、拟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照应等多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二、课文研读要勾连一个“外”字,即课文可以给你牵连出许多课文之外的知识。
苏轼的《水调歌头》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常识以及水调歌头的特点、起承转合、意象等。
三、课文研读要坚守一个“细”字,细细地品味,细细地欣赏。
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都可能感受到文章的情节、意境、或情感,《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便不是闲来之笔。
四、课文研读要讲究一个“美”字,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妙要列举。
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波澜起伏的情节,完美的前后照应,以及虚实相映的写法无不透漏出一种美,教学中要对此予以重视。
一节好课的设计,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精读”,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的教师,设计出有价值的一节好课是很难的。
做教材的研读者,在研读教材时,向“内”探究,向“外”勾连,收住一个“细”,讲究一个“美”,长此以往,“好课”的脚步就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