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会疑惑,什么词这是?其实我也是想了很久才回想起这个名字,搭夜灯=上夜自习。哈哈,可笑吧?这是我们老家很通俗的一种叫法。夏天天长,放学时间晚,晚上就没必要去上自习了。但冬日天短,早早的就天黑了,学校就要求晚饭后去上自习。那时候还没有通电,上自习需要自己带灯具,有墨水瓶里加煤油做的小油灯,也有条件好的点蜡烛,基本上都是两人合用一个,所以称为搭夜灯,搭在这里是“搭伙”的意思。像我们这么些小屁孩儿白天就不学,更不要指望晚上自学了,本着在哪玩都是玩的思想,纯粹是去捣蛋了。
学校离家不远,在村子中央,但要穿过两个乌漆麻黑的小巷子,巷子两边还有几间即将废弃的、多年弃之不用的旧房、危房。大人可能是怕我们去那些房子里玩被砸了,就告诉我们说那些房子闹鬼,吓得我们晚上上自习也不敢一个人去,都要手牵着手,闭着眼睛,甚至有时候还唱歌壮胆,等感觉已经走过了那段危险的路程,我们才敢睁开眼睛。
别看路上胆小如鼠,到了学校我们就胆大如虎了。一个个无法无天,整个班级找不到两个真正学习的,就算真的想学,也被我们搅得学不下去,看看我们有多可恶!我们收集别人蜡烛上流下来的“蜡泪”,然后装在用铁丝缠绕的铝瓶盖里,在蜡烛或者油灯上烤,等到蜡泪融化并达到沸点时(当然,我们当时就是看蜡油烧开了没)移开,然后朝里面吐一口唾沫(吐的时候一定小心,不然眉毛、头发会被烧着),只见小小的瓶盖内骤然着起大火,并向上窜出一米多高的火苗。我们都以此为乐,因为当时小,不想学习,但也没有可玩的玩具。现在想想其实也挺可悲的,哈哈。
除了熬蜡油,我们还干了现在看来惹人烦腻、危害身体、污染空气……总之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点塑料袋!去教室外面捡丢弃的方便面包装袋,拿回教室,在别人的灯上点着,然后将融化的塑料滴在一块砖头或者破碗里,看它慢慢地燃烧,那种气味不是一般的撩人,但我们却以此为乐,真是傻的可以。最后,不知道是在办公室闻到了气味,还是有人告密,老师突然出现,整个教室霎时鸦雀无声,只剩下我们几个还在那傻乐……现在的孩子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是体罚,还动不动离家出走,要在我们那时候,老师能打的你连离家出走的勇气和力气都没有!当然,现在的家长也不会愿意,以前如果在学校挨批或挨揍,如果家长知道了,回家还会再挨一顿,现在想想都不知道是什么一直支撑着我们一路活下来的?!
搭夜灯的生活会随着年关的临近接近尾声,当然同时到来的还有一次重要的期末考试,结果当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这次不至于挨揍,哈哈,就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