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第六讲 内部客户(下):怎么让每个岗位找到存在的价值?202

7-第六讲 内部客户(下):怎么让每个岗位找到存在的价值?202

作者: 黄土仔 | 来源:发表于2022-09-21 19:28 被阅读0次

上一讲讲的是寻找内部客户,理顺组织目标,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这又衍生出来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客户找到了,但那些主管啊、干事啊真的有足够的动力为客户做好服务吗?

我们都知道,在市场中,客户是有权决定付不付款、下次还用不用你的,客户满意度直接影响你的工作业绩,这样服务人员才会主动关心客户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所以,重点不在于他是不是有一个“客户”的头衔,而在于他是不是手握对服务者的评价权。这是落实“客户”身份的关键。

那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必须有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岗位职责”。

说到“岗位职责”,你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它就是一份坐在办公室里写出来的,或者干脆就是随便抄来一份文件,上面写了一些正确的,但也没法考核的标准,挂在墙上,或者装订成册。写好以后,就再也无人问津。

而十一学校推行的“岗位职责”就完全不同了。它既是一份文件,也是一份评价工作业绩的标准,还是一个统一共识的过程。谁的共识?支持人员和他的客户的共识。

举一个例子,人力资源招聘主管,这个岗位的职责原先会怎么写?

你可以想象哈,无非是:统计各部门的招聘需求,编制招聘计划,发布招聘广告,组织简历筛选、面试、测试等等……

看起来工作很多、规定得也很细。但是,编制的招聘计划究竟落实得怎么样?办了那么多场面试结果如何?都不知道。完成了这些规定动作,不等于就招到了合适的人才。而且,对着这些条目年复一年地做事,当事人会逐渐失去意义感。这份岗位职责,也就变成了一份没人在意的官样文章。

人力资源招聘主管工作职责 

1. 根据现有编制及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协调、统计各部门的招聘需求,编制年度人员招聘计划; 

2. 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招聘流程和招聘体系; 

3. 利用各种招聘渠道发布招聘广告,寻求招聘机构合作; 

4. 执行招聘、甄选、面试、选择、安置工作; 

5. 进行简历甄别,负责组织聘前测试工作; 

6. 充分利用各种招聘渠道满足学校的人才需求; 

7. 建立后备人才选拔方案和人才储备机制。

那十一学校的岗位职责是什么样呢?

还是拿招聘主管举例子,这个岗位的客户之一是学科主任。学科主任要对学校某一门学科的未来发展负责。比如说,语文学科主任就特别关心,学校里80多个语文老师,近五年的梯度结构是否合理?下学期有人退休或者怀孕的话,怎么填补缺口?面对高考变化和未来人才素养要求,怎么招到合适的人来增强教师队伍?等等。

这些都是语文学科主任的真实需求。那好,这些需求,就成了他对人力资源招聘主管这个岗位干得好不好、满意不满意的指标。把这些指标讨论出来,形成共识,再落实到纸面上,就是“岗位职责”文件了。甚至我们可以给这份文件换一个名字,叫《学科主任对人力资源招聘主管满意度指标》。

其实,一共就四项指标,我给你念念,你感受一下:

学科主任对人力资源招聘主管满意度指标 

1. 对学科教师总体结构掌握清晰,及时把握学科教师梯队建设的需求; 

2. 及时了解学科教学改革变化情况,并将学科教学改革带来的教师需求变化体现在招聘之中; 

3. 及时掌握学科教师结婚、生子、身体健康等情况,为年度教师缺口作准备; 

4. 及时与学科商量临近退休人员的安排及后续人员的招聘工作。

如果招聘主管的脑子里整天都在琢磨这些问题,急学科主任之所急,想学科主任之所想,主动把手中的资源都送到一线去,那他是不是不可能不称职?学科主任也不可能对他不满意?

这么一来,岗位职责是不是就鲜活了,就能够发力了呢?请注意,我前面强调了:这份文件很重要,形成这份文件的过程也很重要。

2010年,我参与了十一学校70个支持人员的客户满意度指标产生的全过程。支持人员先带着自己初步拟定的指标框架来,然后跟客户“对对碰”,讨论每一项指标的内涵和表述方式。

老师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友好的吵架”。整整六个晚上,每一个支持人员与他们不同类别的客户通过几个回合的商讨,形成双方都认可的指标方案。

有意思的是,讨论初期,客户们总是客客气气地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慢慢地,当他们发现自己真的有权力提需求,而且可以对支持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打分时,吐槽的、抱怨的就开始多了起来。

作为领导者,你千万别担心。因为时间拉得越长,“吵”得越充分,老师们的关系反而越好。充分的交锋会换来充分的理解和充分的信任。走出研讨室的时候,往往是支持人员感慨地说:“我本以为自己做得已经够好了,但真没想到一线的真实需求是这样的,以前还真没这么想过。”而客户也会说:“他们太不容易了,方方面面的关系都需要协调啊。以前只看见态度好不好,但他们的为难、在外面受的气我们并不知道,太不够理解了。”

你看,这个过程中,大家对齐了目标,也形成了共识,服务自然就开始了。至于这些满意度指标怎么描述更精准,要不要随着组织发展而变化,只是技术操作问题,反而没那么重要。

我们大量的领导者不愿意付出这个漫长的过程,怕矛盾、怕冲突、怕自己驾驭不了。功夫不花在过程上,就只能盯着结果。这样一来,指标怎么用才公平、他的满意度为什么比你高一分等等就成了关注的重点。当大家都这样计较的时候,关系就破坏了,领导者也会陷入被动,甚至放弃变革。

那么,怎么使用这些满意度结果呢?

我会在评价体系那一讲专门讲这个话题。这里只强调几点:

第一,每一个岗位可能有不同的客户,每一个客户可能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对应着不同的满意度评价标准,那好,这些满意度结果不能合并,需要“有一份算一份”地列出来。

就拿门卫来说吧,这个岗位其实面临三类客户,分别是班主任、校园巡查人员和访客。

班主任希望门卫关注上课期间,没有学生擅自离校。有的话,得经过班主任的同意。

而校园巡查人员呢,希望门卫发现可疑人员要加强盘查,不能放任无关人员进出,威胁校园安全。

而访客呢,就千差万别了。访客流动性很大,而且往往与学校的目标是错位的,不能把他们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指标。所以,十一学校采取的是间接评价的方式,就是找到访客在校园里的对接人,比如,召集家长会的老师,接待参观的干事,组织施工的部门,让他们给门卫工作打分。

这三份满意度指标的文件,我也给你贴在文稿里了,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看看。琢磨一下,“有一份算一份”是什么意思。

班主任对门卫的满意度指标 

1. 对出校门的学生严格核查,发现学生以不当方式离开学校的,及时告知班主任;能记录每天上课期间出校门学生,及时与导师核对,避免个别学生弄虚作假; 

2. 保持警惕,对在校门内外发现的学生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班主任予以关注; 

3. 对一定时期发生的学生规律性问题予以梳理汇总,提醒班主任注意防范; 

4. 按班主任提供的家长名单和时间要求,对进入校门的家长合理放行。 

校园巡查人员对门卫的满意度指标 

1. 对可疑人员加强盘查,不放过任何可疑人员进入校园; 

2. 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已经进入校园,能及时告知巡查人员; 

3. 对进入校园的可疑人员,能提供其特征和去向线索; 

4. 定期为巡查人员提供可疑人员规律性的动向。

访客相关人员对门卫的满意度指标

1. 尊重访客,对访客的需求能认真倾听; 

2. 关心访客需求,能合理安排时间进出校园; 

3. 对不该进入校园对访客能严格阻止;

4. 力所能及地为访客提供路线指引等方便。

请注意,在评判门卫工作质量的时候,这三类客户的满意度结果是不加总的。因为不同指标呈现的是不同方面的结果,像“仪表盘”一样,可以指导支持人员自我反思,看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有欠缺、需要改进。一旦合并成一个笼统的分数,就失去了改进的意义。

我的第二点提醒,就是客户满意度评价不需要严格量化,重要的是表达客户的感受。

举个例子:在十一学校,有一位教务员叫徐影南。教务员就是专门帮助师生做一些协调工作,比如调课、订会议室、协调请假等等事务的员工。但他没有拘泥于这些规定动作,而是主动帮助自己的客户,也就是年级导师分担工作,参与到了育人过程中。

比如,初中孩子一定会发生丢三落四的情况,他认识到成长中的问题要用成长解决,于是针对不同年级孩子丢三落四的行为,采取不同的方式。

初一刚入学如果把校园卡弄丢了,他会准备各种卡通造型的卡套,让丢卡的孩子选一个挂脖子上;

初二孩子如果弄丢了卡,他会花一点时间做点沟通,让孩子回忆自己容易遗忘物品的地方,然后和孩子约定如何养成保管好自己物品的习惯;

如果初三学生丢了校园卡,他会表示谅解,并且第一时间把补办的卡送到孩子手中,同时不忘鼓励一句:“听说最近成绩很稳定,加油啊。”

你看,这就叫主动工作。在一个好的组织里,每一个成员的第一要务都是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

而对徐影南老师这样的行为,不能拘泥在量化评价上,一线老师普遍的感受和称赞,本身就是评价。

第三点提醒,无论寻找客户还是客户评价,都不是为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为了让支持人员重新找到自身岗位的价值。

就像门卫,原来他和教育教学一线似乎没有关系,现在他也是育人工作的一环。他把客户服务好了,就能间接地对学生成长产生价值。这种意义感是任何其他激励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徐影南老师,教务员这个岗位绝不是在打杂,而是教育者,同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他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所以,他能保持工作热情、每天乐此不疲。

我们都知道,一个组织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一个人都在为组织目标服务,而对于支持人员来说就是通过服务内部客户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只不过,过去他们都是对上负责,在上级的肯定中判断自己工作的水平。现在他们把眼光直接瞄准了客户,那他就不会在意多做了一件事是否被领导看见,而是重新找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好,这两讲我们讲的都是组织结构调整以后的横向协同问题。那纵向控制问题,也就是权力自上而下一竿子插到底的问题又该如何破解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第六讲 内部客户(下):怎么让每个岗位找到存在的价值?2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xl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