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吸猫”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是指宠物猫的主人对自家小猫喜爱有加,时不时忍不住要闻一闻猫身上的味道。
“铲屎官”则是一个更加形象的词汇,能不带任何嫌弃、厌烦的情绪给猫猫狗狗清理粪便,这样的人不说是不是有爱之人,至少是真心喜爱小动物的人。
“吸猫”的“铲屎官”并不稀奇,可“吸大熊猫”还要每天观察、嗅闻、记录大熊猫粪便状况的“闻屎官”就比较少见了。
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位大熊猫饲养员的故事。
张皓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位熊猫饲养员,他从2007年开始就成为了大熊猫“奶爸”队伍的一员。
他明天的首要工作是判断记录大熊猫的身体状况,通过观察大熊猫的精神面貌和粪便情况,测量它们的体重等来明确这些国宝小可爱们的健康状况。
如果有不符合常规标准的情况,他就会立即通知兽医对大熊猫进行全面的检查化验。
除了精确掌握大熊猫的身体情况,张皓还需要对大熊猫进行行为训练。
将哨声和动物们想要的动作和行为联系在一起,这就赋予各种哨声以不同的信息。
通过获取和发出这些信息,饲养员就能与大熊猫进行意图相对比较明确的交流。
对大熊猫进行行为训练,可以让它们保持自我选择的生存权利,进而保持它们的野性活力。
每一个大熊猫饲养员从开始工作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清楚地意识到大熊猫是野生动物,它们迟早是要回到大自然生活的。
大熊猫繁育基地跟许多野生动物园一样,都是用环境丰容的方式去野化训练野生动物,避免它们成为“饭来张口”的“宠物”。
张皓会在大熊猫的食物周围放置一些特殊的气味,这些气味可以令大熊猫保持警惕,用模拟复杂野生环境的方法来保证大熊猫的野性和自主性,诱发它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这才是繁育和保护的核心意义。
三十多年前大熊猫的野外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食物紧缺让大型猫的数量持续下降。
让大熊猫得到更好的保护却又不把它们当作是宠物甚至于招揽顾客的“摇钱树”,这才是大熊猫繁育基地应尽的职能。
不得不说,身为国宝的大熊猫无论是在哪个动物园还是繁育保护基地,它们都是最耀眼的明星。
可也别忘记它们虽然万分宝贵,但也绝对不是我们的宠物,它们是野生自然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是充满野性魅力和繁育保护价值的珍稀生物。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