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是由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所著,这本书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为基础,讲述了在日渐复杂的现代社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解放心灵、追求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6770163/6c4c243d5746cc3a.jpeg)
生活中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被人评价,即使离群索居,也会有内心翻涌起来的回忆影响自我评价。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指出人们要挣脱三个束缚: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
同样肯定了童年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过去决定论,阿德勒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很多人有意选择了不顺,就像想要发怒的人故意捏造怒气,梦想成为小说家的人有意把生活弄得一团糟,在他们的逻辑里,自己的不幸正是一种“善”,恰如罗素的名言:“幸福的人有幸福的哲学,不幸的人有不幸的哲学。”
那些陷入过往失败经历中无法自拔的人多少有点自卑情结,并在这种自省的过程中生出自负的心理,因此向众人诉说成长史各种不幸的人,其实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的“特别”,用来压住别人。所以,今时今日的所作所为并不是由过去决定,是由你的目的决定,要清楚自己的内在动机,是不是有足够强烈的倾向性,如果一个商人事先抱着文人的淡泊之心,很容易失败,并将原因误归于市场人心之类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770163/6031562b5c331d04.jpeg)
对人际关系的阐述是《被讨厌的勇气》的重点,它指向幸福之路,这也是现代哲学的经典命题。萨特所言“他人就是地狱”,这个观点和阿德勒“人的烦恼全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不谋而合。人们在一个和谐安全的关系网里,才能充分体会到幸福感,那如何建立它呢?从内心开始。
首先,积极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无论性别、年龄、知识、经验、外貌,都没有完全一样的人,这种差异是平等的基础。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过分揣度人心,都是庸人自扰。
其次,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为儿女婚事愁白了头的父母,将儿女的人生课题背负在自己身上,承受着无能为力的痛苦;敏感内向的人常常顾忌着别人的想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结果在亲密关系中自乱阵脚;自卑的人很容易靠别人的指责来判断整个世界。
讨喜是人的本能,期待是人的本性,但当尽力而为,现实却不如意时,要这样想:“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不畏惧被人讨厌而勇往直前,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最后,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课题分离的目的不是为了四处树敌,而是为了信赖他人,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亲情、爱情、友情都是如此。只有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也就可以理解背叛是他人的课题,继而也就不难迈出迈向他者信赖的步伐了。这样,人们便可以在悦纳自己,信赖别人的同时,也为他者做着贡献,而幸福即贡献感。
关于未来,人们常流于空想和焦虑,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郑重其事地迎接未来的到来。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其实,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当下。
作者建议,人生很简单,并不是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只要有个指南针,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可以获得幸福。另外,要主动地开始一段关系,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
《被讨厌的勇气》被张德芬、陈文茜等名人鼎力推荐,在2017年被改编成同名日剧,它采用哲人和年轻人对话的形式将阿德勒的理论予以阐释,这种答疑解惑的对话模式简单明了,特别好读,虽然有浓情鸡汤味儿,但书中的一些真知灼见还是会给人带来启示和灵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