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一个阅历丰富的学者,在国内算是唯一一个实地考察全球古文明的一名学者。通过对比希腊,波斯,古埃及等众多古文明,解开中华文化的延续至今的秘密。
古文明大概分为三种,海上文明,游牧文明,以及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天生好斗,而海上文明 通过发展智谋,创建近代文明后,对其它地方的侵略,让我们目睹了海上文明的可怕,可以看出这两种文明都有侵略性,而身为农耕文明的中华文明却天生有着家的概念,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不远离,二是不侵略,正式由于这种没有向外侵略的意识,中华文明避免了其他文明报复性的毁灭性袭击。
通过各古文明的遗留文字翻译的文学资料来看,其他的一些古文明中要么叙述的是对战争的恐慌,要么是一些简单的叙事,不算是文学作品,而在当时的诗经,不仅有叙事,还有抒情,生活中平凡的事情都能通过诗经很好地表达出来,这个也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
中华文化讲究“简易”, 简:简单,简洁,易有两个意思,一个同简,还有就是变数,变化的意思。《周易》中讲的敬鬼神而远之,于物而稀者疏之。
中华文化讲究道德,面对道德和智谋的抉择,不仅是在中国,在同一时期的希腊的哲学家,都有在思考道德的重要性,韩非子倾向古人以德为重,而近人以智谋为出彩。韩非子认为,古代的人生存空间充足,为了和谐生活,讲究德,而现代的人生存资源没有那么充足,这时候道德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智谋就可以出彩。而未来的人,到充满了智谋,只能讲究蛮力了。当然,对于韩非子的观点,作者认为有些偏激。
中华文化从地域上来讲,起于黄河,到后来的长江流域,虽然有经历春秋战国三国等众多战争,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中华大地的统治者,对于中华文化反而是起到了很好地维护。像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可以看出他对三国乱世时期,文学方向的贡献,虽然他的目标是政治上的宏图伟业,可是却不料成为了当时文学方向上的文学巨匠,而诸葛亮的作品,则侧重陈述君臣之情,在文学贡献方面,相比于曹操,远不能及。当然随中华文化第一次表现出融合性,要从北魏开始,当时出现了一位极其英明伟大的皇帝,拓跋跬。而北魏则在中国历史上为唐朝的繁盛,作为了一个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杠杆的支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