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学了,很多学校又开始人事安排了,教师的安排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一个萝卜一个坑,总能安排上。最头疼的是领导干部的安排。
近几年,学校里很多人不愿意再干中层领导,因为出力不讨好,两边受气。要想干好工作,不仅要是高超的管理艺术,还得有高情商,能够打好感情牌。甚至说,感情比管理更有效。更多的内耗,不仅耗去了精力、时间,还耗去了为人之快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原因之一:没有合理的评价机制,老师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对于中层领导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有些工作安排不下去,到头来,工作只能自己干。
原因之二:没有合理的流动机制,老师工作没有主动性。工作成了私人感情的交换筹码,中层领导又权限有限,只能听之任之。
原因之三:无关事物太多。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抽空上个课。那么中层领导是如何上课?只能说挤点时间上会课了。文山会海,把中层领导彻底淹没了。
原因之四:群体责任心的缺失。教育是国策,担负着民族复兴大任。当前的评先选优、职称评定等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促使功利心日盛,责任心日落。
中层领导大多都是业务骨干,仅凭业务完全可以出人头地。但是,进入管理层之后,牵扯了太多无谓精力,业务和管理难以并驾齐驱,有时还要发扬风格让出指标,也影响了个人发展。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长此以来,没有工作激情也是在所难免的。
学校的发展,中层领导是中流砥柱。一个学校要发展,需要打破这种现状,调动起中层领导的积极性,也要让其他老师真正支持中层领导的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要给中层领导足够的话语权,当然要保持话语的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让老师们能者上庸者下,干多多得干少少得。
要给中层领导减负,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提前谋划工作,做好过程规划,通过日常的规范和积累,减少临时抱佛脚式的无用加班。
要加强正能量的树立。加强师德师风的培训,通过树立模范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风气。改善评价机制,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善于从大处、高处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认清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让责任成为第一驱动力。
说教不如身教。中层领导发展的好坏,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校级领导的示范作用。校级领导需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现在,躺平、摆烂现象突出。但教育不能躺平摆烂。教育不能说是良心活,教育是责任、是担当,是我们最爱的孩子们的未来。引用教育部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的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你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对待工作,怎么对待孩子。
如果,老师们每天都能问问自己这两句话,就不会再有人躺平了,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成为最满意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