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琳出生了,虽然仪琳妈整整疼了两天一夜,但她依然觉得很幸福,这是她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也是她和仪琳爸相爱的象征。
她忽略了仪琳奶奶紧锁的眉头,也忽略了仪琳爸强颜欢笑的脸庞。因为他们都希望仪琳妈生出一个男孩,在仪琳爸长大的那个偏远的老家,没有生出男孩是会被人看不起的,女孩子甚至连祭拜祖先的资格都没有,按现在的话就是“不能上桌”。
仪琳出生以后,仪琳奶奶就开始念叨生二胎的事情,那个皱巴巴动不动就哭的丫头,她是一眼都不想多看的,更不用谈抱一下了。她似乎忘记了她也是女子,也忘记了哭本来就是婴儿的权利,也是她们表达情绪的方式。
仪琳妈觉得委屈,但仪琳爸总是劝她忍一忍,说自己那早年丧夫,辛辛苦苦拉扯他长大、供他上学的母亲有多不容易,而且母亲目不识丁,大半辈子都生活在那个村子里,没有这么新兴的认知。话都说到这份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仪琳妈只好选择忍耐。
仪琳妈当年选中仪琳爸的原因是因为他老实巴交,她觉着这样的男的会心疼人,不顾家里的反对执意嫁给一穷二白的仪琳爸,奋斗好几年才在市区按揭了一套房。而因为体谅仪琳爸的家庭情况,他们没有摆酒席,没有什么蜜月旅行,就只是两家人简单吃了个饭,在照相馆拍了一组照片就去领了证,加起来也就花了两千元不到,她以为她的退让与付出会有回报的,没想到就因为仪琳是个女孩子,整个月子期间仪琳奶奶都没有给过她好脸色,等仪琳妈月子期一过,仪琳奶奶更是立马毫无留恋地回了老家。她愤怒、不甘,发誓偏不生二胎,要与仪琳奶奶抗争到底!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仪琳5岁那年,她还是招架不住仪琳爸的软磨硬泡,生下了二胎,是他们家心心念念的男娃。
那个时候的她本打算送仪琳去学钢琴的,小姑娘每次经过琴行都会流露出向往的眼神,但因为自己怀孕,仪琳爸要上班,没有人接送仪琳,只好作罢,等仪琳弟出生后,更是忙得焦头烂额,完全顾不上仪琳。
那个时候的小仪琳在读幼儿园,总是园里最晚被家长接走的孩子,因为有时候仪琳爸单位要加班,有时候仪琳妈又因为照顾弟弟而忘记了去接她。还有一次两个人都没有去,以为对方会去,直到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过来,仪琳妈才匆匆赶过去。当她到幼儿园的时候,仪琳趴在课桌上睡着了,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她的心一下子就觉得被针扎了般刺痛起来,但是对仪琳的愧疚就如流水般很快就流走了。
因为仪琳弟是早产儿,所以她仍然是把大多数注意力放在了弟弟身上。幸好仪琳不会哭闹“争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有时候夜深人静望着仪琳沉睡的脸庞,仪琳妈会感慨女儿的懂事。她似乎忘记了女儿也还是个孩子,也同样渴望父母的关注与爱。
仪琳渐渐地长大了,弟弟也是。长大后的她比以前更加懂事,也愈发沉默,上了初中以后仪琳开始一个人上学、放学,因为妈妈要去接弟弟。有时候放学回到家看到弟弟搂着妈妈的腰撒娇要玩具,她会心生羡慕,多久没跟妈妈撒过娇了?好像是弟弟出生那一年开始吧,没有去成钢琴班,从此以后仪琳再也没有要求过什么了。因为她懂得了一个道理:不是所有会哭的孩子都有奶喝。
仪琳初二那年,奶奶因为上了年纪,老家的农活也干不动了,便搬来正式与他们一起生活。仪琳就更加不受重视了。奶奶眼里只有弟弟,在家担心弟弟没吃好、在校担心弟弟被欺负,仪琳除了吃饭时间,其他时候都待在自己的房间,偶尔听到客厅传来热闹的声音,她觉得自己与他们好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每次只有在考试出成绩的那一天才是仪琳受到关注的那一天,这也是她不断努力的动力。那个时候仪琳妈会给她夹个鸡腿,嘱咐仪琳弟好好跟姐姐学习,仪琳爸也会说一句:仪琳真棒!但这种幸福就如同泡沫般转眼即逝,第二天鸡腿依然是仪琳弟的,饭桌上依然是弟弟在说学校的趣事,爸妈在旁边鼓掌。
就这样仪琳还是在茁壮地成长,她考到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虽然离家不算远,但她还是决定住宿,一周才回一次家。爸妈没有表示反对,他们之间的交谈主题就剩下每个月给生活费这一项了,幸好对于生活费仪琳爸都会准时给,有时候还会问她够不够,她很感激,当然回答永远都是够了。
高一结束那年,因为面临着文理分科,学校要组织开家长会,仪琳爸去了外地出差,便决定让仪琳妈出席。仪琳在教室的座位上一直等一直等,直到家长会结束,妈妈也没有出现。等其他同学跟家长都走了,她趴在课桌上忽然就想起了6岁那年也是这样的等待,命运于她而言就好像一个轮回,不断提醒着她不能哭不能闹,因为她一直都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手机里干干净净的,仪琳给妈妈发的短信,问她到哪了,至今没有回复。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过了两天仪琳妈才想起来打电话解释,原来是弟弟在学校给女生写情书,被班主任发现了,仪琳妈担心儿子被处分,匆匆赶到学校求情,把答应仪琳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最终仪琳选了文科,没有人问她喜不喜欢、快不快乐,她就像是一个被装好电池的玩具,出厂的时候就已经设置好了功能,机械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仪琳升入高三了,变得很忙,整日被补课、习题、考试占据了生活,她希望考个好的大学,离开这座城市。回家次数也从以前的一周一次变为一个月一次。这天周五刚放学,仪琳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叫她周六回家,说有事情商量。
仪琳回去了,却发现房间被换了。原来是弟弟喜欢她那个带着阳台的房间,说是要养绿植,只是没有人提前告诉她,仪琳妈理所当然地认为仪琳不会反对,就直接把她的东西搬到另一个房间了。仪琳什么都没有说,木然接受了这个安排,或许她也知道,抗争只会换来一句:你身为姐姐怎么会那么不懂事?
而仪琳妈要跟仪琳商量的事情便是希望仪琳高考后选师范专业,因为学费比较便宜,政府还有补贴。
原因很简单:弟弟学习不怎么好,妈妈打算让他去国外留学,国外的费用比较高,再加上奶奶还有糖尿病,而妈妈自从生下弟弟之后就没有再工作了。仪琳很想大声地说:可我不想当老师!但她再一次忍住了,爸妈没有叫她辍学,她已然很感激,她再一次接受了家里的安排。
大学毕业以后仪琳理所当然成为了一名老师,教初中英语。日子不咸不淡地过着,一转眼她已经25岁了,还是单身,但她一点都不想结婚。
仪琳妈开始着急起来,到处找人介绍。其实仪琳在大学谈过恋爱,一个同专业的学长,对她也很好,只因为是外省的,家境也极其普通,即使学长保证毕业后不会回老家,仪琳妈还是强烈反对,最后只好分手了,自此仪琳便不再把心思放在这上头了。
仪琳27岁那年还是出嫁了,对象是一名在教育局工作的公务员,仪琳妈很满意,总是会跟她说:“当年要不是我叫你选师范,你能找到那么好的工作跟丈夫吗?”她没什么反应,人生对她来说就是不断接受不是吗?但起码她跟丈夫也是相处地不错的,她觉得这样就挺好的。
结了婚就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比如生孩子,丈夫是独生子,仪琳婆婆也不例外,希望她生个男孩,其实她也不希望生女孩,若是女孩又像她这样,她觉得太难受了。但现实却给了她一击,她第一胎是个女儿,于是两年后,她果断选择了二胎,是个男孩。
仪琳到了中年,还是在那个学校当着老师,丈夫已经是个科长了,学校开始出现奉承她的人,她依旧淡淡的,辨不出喜悲。儿女也渐渐长大,女儿懂事乖巧,成绩也好,但儿子却颇让她头疼,三天两头惹事,调皮地很。但儿子能言善辩,总是三言两语就能把她哄得高兴,反观女儿却沉默寡言许多,总是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让她没有操心的余地,渐渐地她也就默认了女儿的“懂事”…
这一天像往常一样,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仪琳的儿子提出想暑假去参加英语夏令营提高口语,要2万块钱,仪琳跟丈夫一口答应了,对于儿子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他们很是欣慰。仪琳的丈夫随口跟女儿说了一句:“囡囡你英语一直挺好的,就不用去了吧?”女儿面无表情,只是低低嗯了一声,不知为何仪琳突然觉得心很疼,于是跟女儿说:“你若是想去,就跟弟弟一起报名。”女儿诧异抬起头,似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眼里的渴望是那么明显,“可以吗,妈妈?”“那就一起报名吧,弟弟要向姐姐学习,听姐姐的话。”仪琳当下做了决定。
那天晚上,仪琳回想起自己的前半生,想到妈妈又想到女儿,最后再想到自己,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她想她领悟得应该不算太晚吧?
仪琳依旧是学校的老师,她快要退休了。女儿在国外留学,交了个男朋友,发给她的照片她都仔细地保存着,看着女儿脸上的笑容,她觉得人生圆满。当年女儿高考后面临着选专业的问题,仪琳的丈夫希望囡囡选师范类或医学类,当个老师或医生安稳,但仪琳却坚定地跟女儿说:选你喜欢的!
自此她跟女儿之间的关系有了质的改变,女儿常常会打电话给她,说一些学校的趣事,恋爱的小事,她们就跟朋友一般。仪琳很珍惜这一切,也很感恩那天晚上的自己,因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她终于勇敢了一次,也赢回了女儿的心!
仪琳老了,儿女也各自成了家,有时候跟老伴出去散步,看到路上蹦蹦跳跳的小姑娘,她会恍然间想到自己:5岁时的、17岁时的、27岁时候的自己。回首过往,她的前半生有悔有憾有不甘,但她在中年之时纠正过来了,起码女儿不用进入她的人生轮回里,女儿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这就是仪琳的一生,似你似我,但选择却只在一念之间,转瞬即逝。人生就如同已经开始行使的列车,是要按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还是勇敢一回换个方向。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看你自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