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先讲故事:
《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中有一句民间俗语“兵马不动,粮草先行”,讲的就是打仗之前粮草备足才能有实力去跟人打仗。其实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打仗打的是经济,打的是钱。没有足够的资金任你有雄兵百万也能顷刻间瓦解。
历史上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背后其实最后拼的也是资金的实力。美国的南北战争开始时,北方军队节节失利,战争资金就开始严重告急。北方的联邦政府就面临着必须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一大笔的长期资金,否则军队的开支就维持不下去,则北方军队最终将面临着战争的失败。当时财政部就决定发行5个亿美金的国债,但是由于当时军事上的不利局面,没有银行家愿意认购,没有认购就筹集不到战争的资金,北方政府顿时变得非常被动。
这个时候,费城的一个叫库克的银行家就挺身而出。他说我来改变思路,我不再向“为富不仁”的金融大亨来兜售债券,我转向普通的美国家庭来兜售债券。但是普通的美国家庭可没有那么多的钱来买大额的国债,因此库克做了下面的几件事:
1、为了让普通家庭都有购买力,他就劝财政部把债券发行的面额降低,一直降到50美金;
2、雇佣了大量的金融中间商,深入中部、西部的各个农村,各个小地方去,进行这种地毯式的销售;
3、他发动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在媒体和传单上他都传达一个信息:买国债是一个“爱国+投资”的双赢举动:一方面你可以享受国债的6%的利息,而且利息是免税的,另一方面,只要北方取得胜利,这个债券就会大涨价,你可以分享国家的胜利果实。
这一举动让库克在一年之内为北方联邦政府筹集了4个亿的资金,这些资金马上就被转换成了军备物资,送上了战场。
打仗双方是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的,北方出现资金告急,南方也好不到哪里去,南方的资金随着战争的不断持续也开始告急了。军队的不急跟不上,士兵的战力就会下降。而南方政府也使用了金融手段筹集资金,但是这个金融手段并不高明。南方联邦为了筹集战争资金,他们在一年内印刷发行了17亿的钞票。这些钞票一下子涌进南方的市场上,造成物价飞涨,整个南方经济马上就崩溃了,在战争上自然也就失败了。这种情况中国也遇到过,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也做过这种错误的金融决策,大量印刷钞票造成物价飞涨,经济崩溃的局面。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资金集聚的效率最后决定了军事力量的对比,所以在战争的胜负背后,其实是金融的力量在主导。采用正确的金融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集聚资金,但是采用了错误的金融手段造成的后果也可能是毁灭性的。
或许你觉得这是一个特例,不足以说明金融资金集聚的本质。那咱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美国纽约,世界第一大城市,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你可知道在19世纪的时候,纽约还是一个特别无名的港口小城市。而纽约的奇迹般的崛起主要依靠的是一条河流,伊利运河。
在伊利运河修建以前,美国西部的一吨面粉运到东部,要绕过密西西比河,路上要3周时间,运费成本大概是120美金,但这条运河修通以后,运输时间直接下降到8天,运费的成本直接从120美金下降到6美金。伊利运河为美国东西部打穿了一条交通血脉,到19世纪中期的时候,纽约的外来货运量飞速上涨,一下子就占据了美国整个货运量的62%,人口也从10多万激增到100多万。
纽约的奇迹其实是伊利运河的奇迹,而伊利运河的奇迹背后就是金融的力量。关键就是钱。当时估算伊利运河的修建投资了700万美金,折合到现在就是2个亿美金。而当时美国全年的财政收入才2200万美金,联邦政府根本不可能来支持这样的大型项目。而华尔街的银行家们盯上了这块肥肉,他们决定帮纽约州发行伊利运河债券,但是他们也对伊利运河能否成功还没有一个很强烈的预期,所以他们搞了一个金融创新,采取分期发债的方式,第一笔发行资金就用来修第一段运河。第一笔债券很快就销售一口,100万美金的资金迅速到位,工程就如期开工。两年之后,第一段运河一开通之后就大获成功,当年的收益就高达25万美金。
第一段运河的成功极大的刺激着大批投资者,伊利运河的资金源源不断的进来,工程加快,到1825年,整条运河通航,当年就有一万多艘船使用了这条运河,美国国内的贸易和全球的贸易都源源不断的涌入纽约,纽约瞬间就变成了美国东部乃至世界的贸易和金融中心。
纽约的繁荣奇迹背后依然是金融的力量在起作用,没有近现代的金融工具和市场的发展,这种跨地区、跨时间的大规模资金的集聚,其实根本就是没有办法想象的。不仅是这种有跨历史意义的大事能反映金融的资金集聚能力,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规模的事也能反映金融的这一本质能力。比如企业贷款,比如股权融资等,都是通过金融工具的资金集聚的能力在短期内获取大量的资金,从而集中资金实力干大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