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公园见到新人们拍婚纱外景,或者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看到一张张溢满幸福的年轻脸庞,我都发自内心的祝福男女主角们手中牵着的正是那个“对”的人,“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每个待嫁闺中的姑娘心里都有一颗希望的种子,或信心满满或忐忑不安,觉得七大姑八大姨嘴里的“某某家姑娘”情商智商都只够给自己提鞋,那些狗血的剧情,一地鸡毛的局面绝不会出现在自己的婚姻里。同时,每个人都坚信以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嫁错人”这种事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自我服务偏差”,说的是如果什么事情成功了,你会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高明和努力,反过来,如果失败了,则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为别人或者外部环境。还有一种叫“自我认知偏差”的保护本能,会让你(准确说是绝大多数人)高估自己的智商、情商、能力、颜值水平。想想你朋友圈里的妹子们晒的那些美颜过度,严重失真的自拍照吧,你要是耿直地评论一句“这是你吗?不像哎”你们友谊的小船恐怕就要瞬间倾覆了。在她眼里,那美得不要不要的美颜照,是她本人颜值的真实反映,不容置疑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这个问题,那你也同样高估了你自己。不信你就试试看:站在一个普通的镜子前面,欣赏镜子里的自己,然后用关了美颜功能的手机拍镜子里的自己,你会觉得照片上的自己没有镜子里漂亮。这就是自我认知偏差在作怪。也就是说,你照镜子的时候,眼睛接收到的形象已经被心里的美颜功能“PS”过了。
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位待嫁的姑娘都会嫁给Mr. right,但是,聪明如你,了解一下嫁错了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总归不会有什么坏处。
这里所说的“嫁错人”,并不是指嫁给了在逃犯或者变态狂这样的极端事件,只是你的婚姻比通常的幸福标准差了那么一点点。差的这一点点,或许并不会让你的婚姻土崩瓦解,甚至整体来说你们仍旧算得上是幸福的。你会抱着“大部分人都这样”的心态慢慢熬,熬到“银婚”“金婚”成为另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可是在你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空落落的感觉。
把从记事到结婚前鸡毛蒜皮的事情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聊完了之后,你们会结束恋爱阶段的“话痨”模式,进入漫长的“相看无言”阶段。有了孩子之后可能会因为孩子而增加一些话题,但也基本是“有事快说,没事挂断”的风格。如果你是爱表达的类型,他却内敛话少,情况就会更糟。恋爱时期,你或许会用“稳重”来形容他,但是结婚之后这个形容词就会变成“木讷”或者“冷漠”。下班回到家,你想跟他聊聊工作中的事情,他忙着打游戏,根本不会理你。单位组织集体旅游,你拍了路上好吃的好玩的微信给他,信息全部石沉大海。时间久了,你会觉得自己在对着一堵墙说话,说的越多,就会越失落。谁会对着一堵墙说太久呢?孤独会慢慢滋生出来。
有时候,对方也蛮能聊,大部分情况下你们能够聊得如沐春风。但是一遇到特定的话题,就会有种“鸡同鸭讲”的感觉,甚至会“一点就爆”,聊天变成冲突。如果这个话题是婚姻生活不可回避的,那么它会成为你们的雷区。你们毕竟是相爱的,会在乎对方的感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尽量避免涉及类似的话题。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雷区”,只是你们在这个话题上的价值观不一致,言语冲突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价值观冲突。和三观不一致的人一起生活就像走在埋了地雷的小路上,时间久了,一定是身心俱疲。
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多少婚姻在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中变得味同嚼蜡,没有家暴没有出轨,但就是不幸福。
已经结了婚的姑娘,如果你在婚姻里感到孤独,如果你没有大破大立的决心和勇气,还是在现状的基础上做局部改善吧!试图改变对方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如果你理解了上面提到的“自我服务偏差”,就应该明白对方可能觉得你们婚姻中的种种问题,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你。你觉得嫁错了人,他还觉得娶错了人呢!或者,对方并没有觉得你们的婚姻有什么不妥,你所谓的孤独感在他眼里说不定只是吃饱了撑得瞎矫情。改变自己,总会比改别人更容易也更靠谱。不要把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对方身上,关注一下自己,多读书,多运动,培养一两项兴趣爱好。读书给你智慧,运动给你健康,一两项真正的兴趣爱好可以帮你减少对对方的过度关注,从而消减孤独感。
没结婚的姑娘们,真心希望你们在结婚前用心审视双方处事风格,兴趣爱好,表达方式是否匹配。“门当户对”不仅指有形条件的匹配,“三观”匹配比房子车子票子对婚姻幸福的贡献大多了。我无意于把生活里的鸡毛蒜皮都上升到三观层面,但是,跟那个将要和你一起生活半辈子的人有话聊,能聊到一块儿去,能真正的分享生活分享生命,真的太重要了。
你去问问身边结婚多年的人,问问他们觉得自己有没有“嫁对人”或者“娶对人”,他们大多不会正面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对”这种体验太“个人”了,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嫁对人”和“嫁错人”的感受大多来自你对生活的个人体验。
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保持健康的身体,保持经济独立的能力,不过度依附他人,不吝啬取悦自己。嫁没嫁错人又怎样?
嫁错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