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豆豆
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出生在京都长安东宫之别殿,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生母元献皇后杨氏与武则天同族,杨氏的曾祖杨缄是武则天的亲二舅。
李亨的一生,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早年经历、储位波折、乱世复国。
01 早年经历
李亨在娘胎中时,李隆基因当时与太平公主关系紧张,担心太平公主借他沉迷女色为由再提废他,意欲让杨氏堕胎,后蒙张说相救才护住,因而李亨一直对张家感恩。为求自保,杨氏将李亨交给了无子的太子妃抚养,王氏对李亨极为疼爱。两岁时,李亨被封为陕王。
4岁时,李亨的大哥李琮因面部有伤不能为君,二哥李瑛被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李亨被拜为安西大都护,遥领河东、关内、陇右诸蕃节度使。
15岁时,李隆基泰山封禅大典后,建十王宅,将皇子们安置其中,李亨在此生活了十三年。
17岁时,李亨被封为忠王。20岁到22岁,曾以元帅之名,讨伐契丹等的入侵,并最终获胜。
27岁时,太子李瑛受武惠妃和李林甫陷害被废杀,虽然李林甫极力推荐武惠妃之子李瑁,但幸而李隆基听了高力士的,才立了李亨为储君。李林甫担心太子报复,总是阴谋冲击李亨的太子位。
02 储位波折
35岁时,李亨在元宵夜出游,巧遇太子妃的哥哥韦坚,之后韦坚又见了节度使皇甫惟明。这消息被李林甫得知后,立刻写了报告,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有“共立太子”之心,想把太子也牵扯进来,皇甫惟明和韦坚蒙冤被贬。韦坚的两个弟弟为鸣冤,让太子亨来佐证,太子亨被迫和太子妃离婚,以表清白,致韦妃削发为尼,被逼死者无数。
同年年底,李亨妃子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和女婿柳勣有隙,柳勣竟诬告杜有邻“亡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被李林甫揪住不放,大做文章,加害于太子亨。李亨不得不宣布与杜良娣离婚,杜良娣被废为庶人,全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太子亨为保命两度婚变,和心爱的女人划清界限,宦官李辅国都帮他很好地安排了韦妃和杜良娣的后路。一方面,可以想见,他的心理创伤会有多深;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何他在即位后,对李辅国心存感激的原因之一。
后来,杨国忠也曾经密谋陷害太子亨,好在李隆基并非有废太子之意,虽波折颇多,但都有惊无险,李亨终究还是一直居东宫之位,直到安史之乱。那一年,太子李亨已经44岁。
03 乱世复国
安禄山军队攻进长安,李隆基带杨玉环等仓皇出逃蜀地,途径马嵬驿,发生禁军兵变,李隆基被迫斩杀杨国忠,赐死杨贵妃。这一兵变,按《新唐书》记载,是太子亨和李辅国联合陈玄礼的幕后策划。但没想到,陈玄礼在处死杨贵妃后,立即向李隆基效忠。李亨措手不及,只好随机应变,和玄宗分兵。玄宗入蜀,李亨率军抵抗叛军,后于灵武称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称帝这年李亨已经45岁。之后,他用了近两年时间,任用郭子仪、李光弼等良将,联合回纥和西域兵力,组织平叛,收复两京,终于在757年10月得以重入长安,并迎回了李隆基。
除了平叛,肃州李亨还不得不平衡他和玄宗之间的关系。虽然史书上对肃州的仁孝多有记载,对玄宗的大度也不少记录,但实际上,玄宗并没有完全放权,肃宗也一直在试图减弱玄宗的影响。这种并存局面,直到两人于762年相继驾崩才告结束。
另外,肃宗李亨为了避免武将势力过强,不得不信任宦官,还让李辅国、程元振等有了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更为嚣张。同时,他对张皇后干预政事,不加限制,致使后宫和宦官合力,做了不少坏事。
肃宗李亨在位7年,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叛,然而,也正是因为精力全都放在了平叛上,也就顾不上后宫和宦官的势力膨胀了,这反倒给唐王朝之后的重建留下了隐患。
762年,肃宗李亨病重驾崩,享年52岁。
【豆豆感言】
唐肃宗李亨这辈子,可说是险象环生的一生。在娘胎里,差点被堕掉。童年跟着李隆基,经历不少宫廷变动。等到青年时代,又被奸臣陷害,两度婚变,身边人纷纷遭遇不测。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他到处平叛,最终积劳成疾,竟然和自己的父亲前后脚驾崩。
隐忍,是他的生存之道;信任宦官和后宫,是他的被迫之举。虽然一生受压制,但他能于危难中承担责任,平息叛乱,收复两京,已经不错了。仅仅在位7年,且以病体支撑,能做到这样,我们还能苛责什么呢?
(本文结束)
参考书:《旧唐书》,蔡东藩《唐史演义》,《新唐书》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