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海无涯读书
写给女儿的唐三百|《感遇·其一》是理想,更是无奈

写给女儿的唐三百|《感遇·其一》是理想,更是无奈

作者: 疯哥哥l | 来源:发表于2021-04-30 09:28 被阅读0次

在《唐诗三百首》里,孙洙把张九龄的《感遇·其一》放在五言古诗的第一位置,为什么如此?“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句诗应该是打动了孙洙。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一、开宗明义

感性的孙洙虽然得中进士,但官最高只当过知县,显然是有“不得志”的心绪。不能“兼济天下”一方面是没有伯乐,另一方面自身能力也可能是问题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思考自己的位置是他必须要做的事。

从陶渊明后,每个中国人内心都有一颗田园梦,孙洙也是如此。相比陶渊明《饮酒》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张九龄的《感遇》恰有异曲同工之处。虽然被贬荆州的张九龄的境界显然达不到弃官不做的陶渊明,但在整个唐朝,最贴近陶渊明的应该就属张九龄了。

孙洙显然有相同的感受,于是在编纂《唐诗三百首》时,便用《感遇·其一》作为开篇。开宗明义,用张九龄的诗来表达自己的尚古之心。

但这首诗虽然说得斩钉截铁,却表达的都是读书人的无奈。草木有本心,是否要求美人折呢?现实总是让人无法轻松。

二、美人折的理想和现实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放弃做官,回归田园,走的坚定与决绝。正是因为他的毫不妥协,才能成为一千多年亿万人的偶像。人们敬畏他,因为没有人能真的像他一样,便只能把他放在心里,聊以安慰。

张九龄官至宰相,位极人臣,却因举荐不力被玄宗降罪,降职为荆州大都督长史。按理说,张九龄的人生该经历的都已经经历,已经实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最高抱负,该满足的,但整诗的情绪不高,即便说出“何求美人折”,但内心的苦楚和无奈一览无余。

这不是怡然自得的表达,更像是在发牢骚。

所以,相较于陶渊明,不求美人折是理想,但求美人折却是张九龄的现实。张九龄的现实,更是无数普通人的现实。

三、 生活处处无奈,哄自己开心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张九龄是谏官出身,一生刚正不阿,直言敢谏。

有一段时间李隆基总是喜欢找张九龄下象棋,甚至到不问政事的程度。有一次,张九龄实在忍不了了,在下棋的时候,李隆基出车将军,而张九龄却若无其事地只走了一步卒。李隆基提醒张九龄,“我要吃你帅了”。张九龄不慌不忙地说,“陛下,下棋好比管理国家大事,如帅一动不动,与各子不齐心,各子也不保护他,这局棋当然输啰。下棋是娱乐,国事才要紧”。说完,拂袖而去。

张九龄如此,他选中的人也多是如此,周子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周子凉是张九龄按察岭南时候的判官,在当丞相的时候,张九龄便把周子凉举荐为监察御史。

周子凉直言敢谏,但方式却更加直接,而且妄言天下吉凶。天下吉凶是封建社会是一般人不能碰触的问题,李隆基大怒,直接在朝堂之上判处杖绝。作为举荐人的张九龄受到牵连,直接被降为荆州长史。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九龄写了这首《感遇》,草木是自比,美人自然是指代皇帝。

普通人不会有张九龄这样的境遇,但依然会遇到很多无奈的事情。即便自己做得再好,但也免不了因为“别人”的原因而让自己失败。这时候该怎么办?在暂时无能为力的事情,把自己哄开心了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李白一样,被赐金放还的时候,不妨狂喊一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即便对结果没有改变,但气也要出的顺些。

张九龄被贬两年之后,逝于任上。

imag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给女儿的唐三百|《感遇·其一》是理想,更是无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fn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