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嘉伟 公众号:商业研究所(williamresearch)
奶茶作为最早从台湾兴起的平价美食在内地流行十余年。作者自己和上海这座城市对奶茶有相当的偏好,搜罗了大众点评网上的各大奶茶门店数据后,分析上海滩的奶茶业态。
区域分布:追逐年轻消费者
全上海的奶茶店铺数量近1万家,全国仅有深圳和广州的数量高于上海。粤菜和本帮菜偏甜的口感造就本地人民对于奶茶这一饮品天然的接受度。
年轻人作为奶茶的主力消费人群/核心流量,被各大奶茶商家惦记在心头:
从各门店的地理分布上看,全上海有5个区的奶茶店数量超过700家:闵行、浦东、松江、宝山、杨浦(闸北、卢湾合并的区域拆开计算)。这五个区面积相对广阔,可容纳门店数量较多,同时也是上海主要大学城所在地积累了大量年轻人资源。
市中心寸土寸金,任何生意都能战成一片,其中也自然包括奶茶。在黄埔、静安和原卢湾的区域中,虽然店铺总量较少,单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奶茶店数量超过40家,竞争惨烈程度超乎想象。以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南京西路商圈为例,累计有奖金350家的奶茶店坐落在商圈内。同时像徐家汇,中山公园等商务+生活结合的城市副中心,也是各大奶茶必争之地。写字楼林立,具备消费力的都市年轻白领和大学生一样,是奶茶的主要受众。
品牌门店:大城市里的保包围战
同为典型的零售业态之一,品牌连锁的概念也席卷了整个奶茶业。市场上有42%的奶茶门店隶属于大型的连锁奶茶品牌(即在上海一个城市中,就有超过10加以上的店铺)。学生时代校门口的夫妻老婆奶茶店渐渐被口味更丰富,包装更时尚的连锁奶茶点所取代。
2017年,上海朋友的社交网络被各类网红食品刷爆,首当其冲的便是喜茶(HEYTEA),这家起源于深圳的奶茶品牌在去年成为现象级的产品,时至今日仍然以动辄1小时+的排队时间霸占各大shopping mall的过道。
作者老东家在去年发的一张“招工图”当然,谁在主宰上海滩的奶茶生意,绝不是互联网上三言两语的声量说了算,喜茶至今在上海也仅有10家门店。我统计了全上海奶茶品牌的门店数量,发现商业上的“先发优势”依然明显。成立于1997年的“CoCo都可”奶茶是最早成为连锁品牌奶茶的公司之一,2007年进入大陆后凭借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快速推广,至今在全球已累计开出2000多家门店,其中上海地区门店数量超过400家,是第二名“1点点”的两倍。
点评热度:新零售新营销
每个人都能想起去年朋友圈里被喜茶支配的恐怖,不是在排队就是围观排队的路上,至今都还能在朋友圈里见到喜茶的拔草照片。其在大众点评上的数据更是恐怖,平均单店点评量也都超过4000条。
在所有大型连锁奶茶品牌中,“1点点”在互联网上的营销也十分出色。作为源于另一家知名的奶茶品牌“50岚”的1点点,在16-17年间在社交媒体上也制造了大量的声量。一是因为人气高,大量的排队购买(当然不如喜茶那么夸张),其次是因为社交媒体上大量的“1点点”奶茶攻略带动消费者去尝试不同口味,这点“1点点”市场部的同学功不可没。
价格:平价之外寻找附加值
相对于咖啡而言,奶茶属于平价饮品,主要均价都在14-23元区间,并且基本都是外带的形式。24元以上的奶茶占少数,除了品牌附加外,会参照咖啡厅模式提供歇脚的地方,以运营成本的形式包含在奶茶售价中。
从主流品牌的消费均价上来看,主打奶盖主题的奶茶品牌均价高于市场,其次是各类水果茶。奶盖茶在2016-17年间席卷了上海全部的奶茶铺,逐渐成为了所有品牌的标配,除了受市场大众关注外,更高的产品溢价也是品牌选择推广的因素。以往占主流地位的珍珠、布丁、烧仙草奶茶等,很难帮助品牌在收益上更进一步。
最后
新零售的说法炒了两年,除了江湖上各位爸爸们炫目的概念和PPT,我更乐于见到像奶茶这样的单品逐步的升级,无论是包装还是口味上。奶茶虽好,but考虑到糖分,也的确是不敢贪杯了(半糖可还行?)。
注:所有数据来源于大众点评上的商铺信息和其他市场公开渠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