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坚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说:圣人,我是见不到的了,能见到君子,已经可以了。孔子说:善人,我是见不到的,能见到有恒心的人,这就已经可以了。没有却假装有,空虚却假装充盈,穷迫却假装宽裕,是难以保持恒久的。
孔子谈了四种人,“圣人”最高,是有德有能,有权有位,可以兼济天下之人。《大戴礼无义篇》:“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无穷,能测万物之情者也。”圣人无所不通,能成己成物,其才其德,都到极致了。孔子的眼里,圣人很少,主要是尧舜一类的圣王,他们大都生活在上古盛世,自己根本看不到,所以不得见。在《论语》的语境中,圣人是天生聪明、绝顶聪明之人。善人比它低,但也非常高了,高到活着见不到,和它比较接近的是仁人。仁人不光洁身自好,还能助人为乐,比圣人低,比君子高。“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人和仁人,都是很高的境界,孔子都不敢当。
“君子”不一样,君子,才德出众之名。才和德没有到极致,但也比较出众了,这就是君子。虽然也不多,但还是有生活在当世的。比如卫国的蘧伯玉,鲁国的宓不齐,都是孔子所熟知的人,按孔子的说法,他们都是君子。
“善人”在《论语》中出现过5次,善人者,致于人而无恶。有志于仁,一件坏事都不干。善人的意思大致等于好人,而且是只做好事的人。但孔子说的善人,好到什么程度呢?前人的说法不一,皇疏说,善人是贤人;朱注说,善人是质美而未学者;还有人直接说善人就是君子,但和前面说的君子有重复。这里姑且把善人解释为好人吧,至于好人是什么标准,从古至今确实也没有定论。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恐怕就可以称为“善人”了,比如雷锋同志。
有恒者,恒,长久之意,存心之有常者,有恒,就是有常。“风雷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自己的立场、态度、看法,原则,始终有恒、有常、不变。比如孔子说,邦有道,就出来做事;邦无道,明哲保身,躲起来,不跟你死磕,但是不改吾志。我原来什么立场,还是什么立场,原来什么看法,现在还是什么看法,我不随波逐流。有恒者,守恒、守常、守住自己,层次比圣人、善人低,大概和君子差不多,或者是君子的某一方面,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属于这样的有恒者。
做“有恒者”难在哪里呢?主要是三条“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明明没有的知识学问,他假装他有。明明心中空虚,他假装满腹诗书经纶。明明没几个钱,他打肿脸充胖子;这样的人,就没法有恒。这三个方面可以理解为孔子总结当时当世人们存在的问题。反观当下的一些人,每天一打开微博微信,讨论各种话题,唯恐自己落了后,其实他参加讨论那些话题,那些词儿是什么意思都没弄清楚,就热火朝天的高谈阔论。比如说传统文化,经常有人就说,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文化不管用了,因为传统文化是农业经济的产物,在新的时代不适应了,不能发挥作用了。好像自己对传统文化十分精通了一样,殊不知这班人大都对传统文化的皮毛都没有搞明白,只是过过嘴瘾而已。
归结起来,这一句孔子讲了两个大问题:一是实,一是恒。真实和真诚是道德的基础,没有却装作富有的样子;空虚却装作饱满的样子,困顿却装作宽裕的样子,是不可能持久的,也是不符合道德规则的。对于君子来说,别人了不了解、认不认可、尊不尊重并不重要,靠各种装腔作势来装点门面,赢得尊重,毫无意义,也是不能去做的,名过其实,是祸患的前兆。道德来不得半点浮夸,不论为了什么弄虚作假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就算别人没有发现,自己内心也不得安宁。虚假的美比真实的丑更丑陋,所以有“伪君子不如真小人”的说法。
当然,这些都是君子对自己的要求,如果把这些要求变成“剑”,指向别人,尤其是“毫不对己专门对人”,那就变得十分可怕了。在读《论语》的过程中,这也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地方,我说的、我写的,都是自己对自己说的话,都是自己的感悟,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是把这些话说给别人听的,要求别人应该如何去做。如果别人能从自己的一言半语中获得一点启发,那是人家的机缘,当然也是自己的福报。
学贵有恒。儒家尤其重视恒心恒德,《易经》有恒卦“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日月运行遵循永恒之道,所以光辉不息;四时运行遵循永恒之道,所以季节变化永不停息,圣人福国利民,坚持不懈,则可以教化天下,移风易俗。人们只要能洞察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永恒规律,就可以了解天地万物瞬息万变的情况。其中最核心道理还是一个“恒”字。曾国藩说“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为学也好,习武也罢,都须得有专一的心性,只有专才能精,只有一才能深。
须知再不靠谱的梦想,傻瓜式的坚持最终也能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