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按钮·人

按钮·人

作者: 怂在冷风中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9:14 被阅读13次

    我相信,人的一生中,或早或晚,总会有那么一刻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好复杂,世界上的人好复杂,复杂到,那颗习惯了简单认知的大脑实在难以承受的地步。头晕脑胀下,昏昏沉沉地,感慨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而且还会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复杂。

    我的这一时刻,来得实在太晚。

    近来发生的事一系列事情,让我决定要一改之前的行事风格:

    从此绝不脱口而出任何评价,绝不主动对他人的人生任何指导建议。

    很遗憾,由于醒悟得太晚,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奇怪的思维。我把这种思维称为“按钮人思维”,不是故弄玄虚,我是真的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

    这种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看成是全身密布着各种按钮的机器人,每个按钮都预装了不同的程序,特定的行为会触发特定的按钮,不同按钮的触发导致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行为,而大部分的按钮都被藏了起来,难以发现。

    一个陌生人突然对你破口大骂,不是他粗鲁,不是他不懂得控制,而很有可能是各种焦心的事情触发了他身上的各种按钮,终于刚好在你轻轻一碰后,失去控制罢了。


    “我们总是偏向于简单地去认识复杂的世界,复杂的世界又偏向于把自己包装成简单的样子。”

    --大脑的能耗是很高的,约占人体耗能的20%,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一直处理复杂的事情,总是尽可能地去做减法。

    从人们几千年在围棋上下的功夫就能窥见一斑。围棋具有的可能性比全宇宙的原子数加起来还要多,于是人们研究出一张张棋谱去简化背后的运算量,起先还完全应付得了机器人,可当阿法狗踏踏实实去算的时候,人类便一败涂地了。

    同样地角度也能用来解释大家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的规则总是稳定的,可知的,能给人一种确定感,让大脑慢慢形成一种稳定的操作模式,培养出肌肉记忆,你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也知道自己到了什么位置。相反,如果你在吃鸡的时候射出的子弹是不是偏离方向,或者走着走着莫名其妙地死掉,那这款游戏就绝不可能火起来。

    --复杂的世界由复杂的人组成,一方面,人接收不了那么多信息;另一方面,人都不太愿意将自己完全袒露,也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哭笑不得的,乱七八糟的,张不开口的东西,是谓苦衷。于是,要么不说,要么简化,要么,欺骗。

    想象一下,你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在校道旁,双手抓着栏杆,痛苦地仰头朝天时,你会觉得奇怪吗?

    《超脱》

    他为什么要站在这里?他没事干吗?不怕别人笑他吗?有什么痛苦不能疏导,非要以这种方式?有点过分了吧?是疯了吗?然后拍个照发朋友圈说遇到了奇怪的人。

    有这些疑问都很正常,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他身上被打开的按钮。我们不知道他是一个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中学教师,可上课时学生们各做各的无视他(按钮一),累了一天下班回家妻子一点晚饭都没准备(二),问她有什么吃的问半天得不到一句回应(三),自己拿了盒牛奶后批改到的第一份作业结尾写了一句“YOU SUCK! (你烂透了)”(四)身边的每个人都无视他,天天如此,这份苦闷如何排解?这些按钮钥匙开在你身上,你确定你还能活着吗?

    《超脱》

    (顺带一提,这个角色是电影《超脱》里的一个极小的配角,给人的压抑感只占到电影的千分之一,如果自觉承受能力很强,可以一试)

    一个周末,去看了人艺话剧《家丑外扬》。话剧全程2.25小时,只有一夫一妻两名演员,因为一次危机引发的终极冲突,两人把过往的烂账全部翻出来互相责备对方。剧情多次转折,每一次一方的人都能在自己的立场上讲出令人心服口服的道理,质问得对方哑口无言。直到矛盾愈演愈烈,濒临崩溃时,更需要对方的男方放下一切颜面跪地求饶,而在快要和好的那一刹那,因为最原始性格中的一个“不愿意”,突然反悔,最恶毒、最无可挽回的话语倾盆而出,将女方的心撕得粉碎,逼得她决然而去。当男方再次醒悟终于明白什么最重要时,悲剧已成定局。

    《家丑外扬》

    结尾引爆泪腺:那夜凌晨,二十岁的刚因意外失去双手的儿子从医院给父亲打来电话:

    “爸爸,我……这么晚了,没打扰到您休息吧。”
    “没有没有,亲爱的儿子,你多晚打过来,聊多久爸爸都很高兴。”
    “我……就是突然心里很难受,所以打给了你,但是!一听到爸爸的声音我就好多了。”
    “那就好,那就好,儿子,爸爸永远在你身边!”
    “嗯……妈妈她,应该已经睡了吧,睡得还好吧?”
    “……对,她睡得可香了。”
    “那明天,你们会一块儿来医院看我的吧?”
    “……是的是的,那当然了,儿子你就放心吧。”
    “嗯,好!爸爸晚安。护士,麻烦你帮我把电话挂了吧,谢谢你。”

    ……

    怎么把这么复杂的东西讲给孩子呢?一五一十地讲吗?

    当然是简化,隐瞒,或者用被大脑改造过的记忆去“陈述事实”……

    “我们总是偏向于简单地去认识复杂的世界,复杂的世界却又偏向于把自己包装成简单的样子。”


    时刻保持“按钮人思维”,对我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会停一停,想一想,也宽容许多了。当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我面前跟我产生联系时,我会去猜测他已经打开了哪些按钮,我会去想我说一句什么话以后会触发他的哪个按钮,是否会让他感到不适,或者怎样按按钮能让他更舒服地听明白、听进去我说的话。有些按钮是人身上共有的,效果比较稳定的,这种按钮很多书上都有,得多学多了解。同时我也知道,我不可能完全理解他,他肯定还有很多我看不到、感受不了的按钮,当他做出出乎意料的行为时,也能予以宽容。

    把“按钮人思维”再扩展一点,可以发现,不分析人的行为,通过分析他的文字,他的穿着,他的衣柜,他的朋友等等与他有关系的人,都能推测出他身上的某些特定的按钮(其实就是性格)。有时,一个人的文笔突然变得急躁,可能是在赶稿;突然换了个头像,可能是刚看完一本深沉的书或者一部揪心的电影;哪怕是拍下的照片,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心情……


    缩小看是分析人,放大看,按钮思维就是解构社会的利器了。

    上周写作课期中考,给了一篇批判美国SAT(相当于中国高考)的文章。作者经过研究痛心疾首发现考试的设计弊端极大,只考核学生单一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只考你怎么读懂一篇文章,作者观点是什么、怎么论述的,原封不动地腾下来就是标准答案,完全培养不了学生们自主思考、批判、创作的能力,作者痛批它使得导致学生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我一想,这不就是高考嘛,怎么向来推崇素质教育的美国也有这么浓的应试色彩?仅仅是为了让卷子改起来简单吗?好在之前对中国高考有过一定了解,套用过来后发现如出一辙,教育局看到的是同一套按钮——教育资源不平等情况下,强求平等将引发学习上的军备竞赛。

    贫穷孩子接受不了好的教育,在“黑白学区分化”的影响下,能从逃学打架的环境下把单一的学习能力打磨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得给这些孩子机会啊,那什么样的能力在重要的同时又容易教呢?就只能是让他自己学会看书嘛,把最结实的鱼竿交给他,那接下来的路没有老师他也能自己走了。可要是还考些更难的创新意识、批判思考能力,那就有大量孩子通过不了了,同时会引发的,是那些为了进名校已经在学骑马高尔夫拉小提琴的孩子挤更多的时间去通过SAT,他们会疯掉的啊。

    这样一套按钮分析下来,改革SAT就得再掂量掂量了。

    所以,不只是人,这整个社会也是一套更复杂的按钮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按钮·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kn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