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孩子在客厅玩,玩的高兴了,忽然开始捣乱,不是故意把牛奶倒在地上,就是把太空沙到处扔。
可能那天是我心情好,没冲他大吼,而是叫他小淘气,然后自己默默收拾好。
孩子开始重复我的话“小淘气小淘气”,然后又开始得意的自创新词“大淘气老淘气”。
我纠正他“没有大淘气和老淘气这两个词,只有小淘气”。他问“为什么没有?”,我想了想,说“因为小孩不懂事,大人允许他们犯错,所以叫他们小淘气,大人和老人是成年人了,懂事了,人们不允许他们犯错。”
解释完,连自己都觉得解释的不妥,成人肯定不会犯错吗?犯了错误真的不会被原谅吗?
直到看了一篇文章,我的疑惑才有了答案。
主人公是一个成年的女性,在一次同学聚会的饭桌上,不慎打翻了一盘百叶,这时她愣住了,身体大脑都不听使唤,这时旁边的同学结了围,说没事没事,人家看她一动不动表情呆滞,还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她回过神来后跑进卫生间痛哭起来。
原来,在打翻东西的一霎那,她脑袋里有个声音在说“等着吧,你接下来就要挨骂!”
那是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她犯错后妈妈责骂的声音。虽然她也成人,但这种阴影,至今在她犯错后,仍会出现。
再过几年,我儿子也要上小学了,至今我仍记得自己上小学时有两次担心被责骂的经历。
小学时自己的成绩一直很好,但突然有次数学测验中,我只得80多分。从早上直到成绩一直到晚上放学,我一天的时间都在担心一件事,那就是晚上老师会让家长在试卷上签字。
晚上放学时,在老师宣布放学的前一秒,我都紧张到几乎要呕吐,心里祈祷着老师忘记让家长签字这件事。让我揪心了一天的事,结局是,那天老师终于破天荒的没让家长签字!
还有一次,是我在家里玩,不小心把茶桌上的花瓶碰倒了,花瓶掉在地上碎了。那个花瓶本是一对,忘记了是弟弟还是妹妹已经打碎了一只,而我又打碎了仅剩的那只。前一天妈妈责骂他们的声音还回荡在我的耳边,妈妈下班前,我便做好挨骂的准备,心情低落。
妈妈下班后,发现我蜷缩在沙发的角落,以为我生病了,我说我把花瓶打碎了,之后等待着她暴跳如雷的责骂。意外的是,她竟安慰我说一只花瓶而已,没事。
当我工作后,如果发现错误,不论这件是与自己有没有关系,当我听说时,第一个反应一定是在想“这是我的错,肯定要挨骂”。
转眼20多年过去了,当我有了孩子,每次想到我的孩子会面临淘气犯错,面临上学考试时,我就会想起当年自己的经历。
我想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屡教不改,甚至是不承认错误。对于学习成绩,我也将是秉承宽容的态度,不要求你是全班前几名,只要你能跟上班级进度就行。
为人父母后才知道,在父母心中,孩子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
这里的健康,不只是身体,还有心理。
也许原生家庭中,我们曾经的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心理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要去安慰自己内心里的那个小孩,告诉他,不要怕,这不是你的错,如果说你曾经犯过错,那现在你已经得到原谅。
当孩子犯错后,奶奶会对他说“你不听话,没人爱你”。时间长了,孩子有时就会自言自语“我不听话,妈妈不喜欢我,妈妈不爱我”。
而我会走过去,抱着他,告诉他“妈妈永远爱你,让妈妈不喜欢的是你故意犯错的行为,如果你可以改正这个错误,妈妈会更高兴的。”
这句话,也是跟也是跟NLP的曾亮老师学的,很是受用。
现在,孩子如果再故意把水洒在地上,我会让他自己收拾干净。小家伙扛着个大拖布边拖地边说“唉,真累啊,我好辛苦啊”。我笑了“知道辛苦了,就别再故意犯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