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是我最常使用的读书app。
在使用微信读书之前,我主要用掌阅,也为掌阅付费过。但是每当我隔一段时间打开掌阅,书架推荐的永远都是畅销网络小说,虽然我有时读的津津有味却负罪感特别强。
相比,微信读书推荐的绝大多数都是质量较高的出版书。这点让我果断放弃了掌阅。
其次,微信读书的书币兑换时长机制引导我进入了“阅读——换币——买书”正向循环。虽然电子书的价格比纸质书便宜些,但是付费还是有些舍不得。那么为了免费看书,我就会努力阅读更久,从而获得更多书币,我就可以看更多的书。
同时,熟人间读书时长排名也是初期逼我看书的一大因素。有一个用户评论很好表达了这种心理:我不能接受比我还没文化的读书比我多,我不能接受比我有文化的人还是读书比我多。当我看到我一直崇拜的大佬比我时长多,排行榜排名也高过我,我焉有不坚持的道理。虽然其他软件也有排行榜,但是通常都是陌生人的较量,不太影响彼此的心理和行为。
不过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那么明显的每周阅读时长排行也会让人产生挫败感或者反感,对于有些人来说,读书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自己读的多希望能低调行事,自己读的少暴露出来有点难看。加上这种仅奖励时长的导向,并不能帮用户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有段时间当我发现自己过于关注时长排行而阅读质量下降时,我有考虑放弃微信读书,幸好微信读书接着就推出自主关闭开启阅读时长的功能。
此外,微信读书在阅读界面的想法标注(可以边看书边了解其他人对这段内容的剖析),也是精准抓住用户阅读过程中碰撞交流的需求,很好匹配了让阅读不再孤独的产品定位。
书以识人,微信的关系链导入大量的用户,而微信读书上用户所读所思则让关系连接更加多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