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0-10-01 13:04 被阅读0次

    古代先民有崇拜神秘的大自然的传统,太阳和月亮无疑最为昭彰。日月轮回,终而复始,太阳和月亮交替在天空出现,给人们带来光明,因此先民将日月视为神祇加以膜拜。流传至今不知何故,西方仍然保持对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同时崇拜,而东方文化更多保留了崇拜月亮神的传统,我国的元宵节、七夕节和中秋节都与月亮有关。

    中秋节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帝王祭月的仪式,《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郑玄注:“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大概是说,帝王祭祀日月,意在教化百姓事奉君主要像对待日月一样虔诚恭敬。

    中秋节又被称为“夕月”,大致源于“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的传统。夕者,暮也,日入月出之时。古代早晨觐见天子为朝见,傍晚觐见天子为夕见。黑暗之中,期盼一轮皓月当空,比起白天见着太阳,心情应该更加急切的吧!而人生步入暮年,夕阳无限好,金辉更当时,壮志不减,仍有月宫折桂之意,此吾辈夕牛望月者也。

    到了汉代,中秋节作为节日基本成型,但到了晋朝仍不流行。唐初,中秋节被朝廷认定为全国性的节日,并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融合进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大兴。唐朝的诗人写了大量望月的诗歌,对中秋节的勃兴功不可没,但其时更多地是寄托相思之情。

    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还有他的另一首《秋夕望月》: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甫《望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论爱情、友情、亲情、乡情,中秋时节更多地引发文人墨客的抒怀感伤,和普通百姓的关系并不密切。直到北宋时期,中秋节才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世俗情趣和情感日浓。民间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逐渐丰富起来。中秋节的内涵更趋美好,中秋月亮圆满,象征家人团聚,生活美满,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也就成了佳节。“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

    由于古代通常都有宵禁的制度,平常时日,百姓夜间不得外出,只有到了各大节庆日,才能走到大街小巷尽情狂欢,因此无论是上巳节、元宵节、还是中秋节,其实都是情人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秋季又是丰收的季节,五仁月饼、豆沙月饼、吃芋艿、剥毛豆等等,都寓意着收获、甜蜜、富足和美满之意。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从帝王到文人到百姓,从望月顶礼到望月相思,再到团圆赏月,从祭祀、到抒怀,到成为群众性的节日,中秋节是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吾愿静坐一株丹桂树下,手捧一杯桂花美酒,仰望一轮皎洁圆月,静守岁月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望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mm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