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不感耽搁,刷牙都定了时。(佩服)
关于阅读。
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一个作家能走多远,有多深的开拓和创新与读书的关系很大,阅读决定你能走多远。一要保持相当的阅读量。从文学史的角度基本上有一个系统的阅读,包括外国文学,从古希腊神话开始,欧洲文学,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英,德,美洲文学,北欧,经典作家,巴尔扎克,莫泊桑,托尔斯泰,等等。重要作家的作品一定要读。保持大的阅读量。从文学史的角度有一个基本的梳理,然后按自己喜欢的作家要多读。文学史上提到的重要作家要读一到两部。你感兴趣的可以全部读。于我而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我都是通读的。
就中国而言,从楚辞开始,一路下来,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我们心里要有数。
文学精神,文学观念是怎样演时的,心里要有数。一个中国作家对本民族文学的了解要更多,更重视。中国作家按文学史梳理下来,每一位作家的代表作肯定要读的。按自己的喜好,比如我,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郑板桥,我都是通读过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现当代作家鲁迅我是通读的,它的全集,不同的版本。沈从文我是通读的。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作家,对我而言,我喜欢它们不同的风格。周作人的作品我也通读。我喜欢他,因为可以从他优美的文字中看出他们那一代人的修养。
总之,一是要阅读,大量阅读。二是有重点关注喜欢的作家。
三是,要善于学习和思考。
读中国文学和读外国文学,作为一个写作者,要有意识地考虑在中外文学的阅读中可以得到什么?于我而言,一是技术层面。我们在文本上是受到西方的影响的。故事的结构方法,多向西方文学学习。二是受西方文学的熏陶。
残雪,她就是残雪,并不是“中国的卡夫卡”。如果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存在,要成为自己。不是学成某一个作家。文学史上不需要第二个乔易斯,波罗斯特。要往前走。
有一部作品写洞庭湖的过度向百年孤独致敬,有点遗憾。在创作当中,偶然局部的,无意之间的致敬是可以的。
莫言的《生死疲劳》并不是故意向什么致敬,有我们自己深层的文化背景。
我自己最近在写小说的时候,中间有大跃进,有大饥荒,在目前状态下,原原本本的写是很困难的,但我不能回避。用几句话写过,自认为写得还有意思。有我们村里的,县里的真实历史为基本素材,村子外面前面有一座山……时间推进看得清清楚楚,但没有用很笨的方法来交代。关于时间的大跨度的推进,也像 百年孤独,便没必要写成 百年孤独。
向西方文学学习,学什么。西方文明是扩张的文明,与我们中国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如《白鲸》,故事离奇曲折,技法也不错,极端人物形象描写,各种海洋生物,航海技术等,可以说是一部海洋百科全书。确实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有一种所谓的美国精神,个人英雄主义,冒险精神。小说里的个人绝对的自私,对自然绝对的对立,道德被搁置,理性被嘲弄。与爱,和平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相冲突的。
写中国式的小说,可以借鉴西方小说,但价值观,文化背景要是正统的。
我们的四大名著,如《水浒传》里的暴力美学,我是不认同的,跟通行的价值观也是违背的,这也是我们经典,我们也要辩证的看,体现当代人的人文关怀和思考。
不要太轻信所谓的汉学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说三道四和论断。
“细节”。《红楼梦》细致入微的描写,不应该放弃,但写那么细致也没必要。要学会辨析。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他们的文学判断我们要谨慎。
当代作家的作品,我建议总体在阅读学习比重可以放轻一点,往前读读多一点。大家都比较认可的,可以读一读,如莫言的,王安忆的,余华的,等一线作家的作品,读几部。大量的时间放在被时代沉淀以后的经典。对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可能更有帮助。
互动环节——
1. 宋旭东:关于模仿和剽窃。
王跃文:别人讲过的故事你再讲一遍,就是剽窃。
2. 杨长春:怎么写,为谁写。
王跃文:我不去思考评论家们经常表达的东西,按照我自己的写作趣味,首先是我内心有东西要表达,不吐不快。关于怎么写,我觉得更加有意思就怎么写。我向民间语言学习,当地方言可以用现代汉语转换的情况下,尽量用方言,就是陌生化。
我有一个观点,一个成熟的文学创作者,忘记规范语法,忘掉普通话。这才是文学的语言。
3. 杨玲:关于作品中的烟火气。
王跃文:可能没有回到生活日常,所谓烟火气,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代的烟火气到了未来就是历史。好的文学比历史更可靠。诗经 里有一首诗,关男女怎么恋爱、约会, 并不像朱熹那时男女授受不清,我们古人的爱情也是浪漫的,热烈的,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4. 陈艳芳:关于灵感。
王跃文:灵感建立在丰富的生活资源,生活观察和自己的思考之上,包括阅读,有了这种种东西之后,把它们放在心里。某一天,你有想表达的冲动了,这就是灵感。你写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丰富的,想讲的东西很多。其实是在社会积累之上的,自然会产生的情况。
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丰富把握,以及艺术的逻辑。
5. 陈艳芳:卡壳问题。
王跃文:如果是技术原因,就停下来思考,学一学。如果是对生活不熟悉,不知道怎么发媕展,也先停下来。
6. 梁利:关于《漫水》,以及官场小说。
王跃文:漫水 是我一直想写的。我最早是想写长篇的。从小开始,埋葬在我心里的人和事,让我有想写的冲动。没有结构上的思考,就是一直往下写。写作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当然,特别讲究结构的作家可能会有考虑。
关于官场小说,建议暂进不要写。
7. 关于农村题材。
王跃文: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写得好还是不好,每一普通人的人生皆可为文学,每一张脸上都刻历史风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不要带着慨念和标签去写作,这是新闻语言,要直面生活。以凝视的姿态去写作,看得深,看得透,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不同的刊物格调不一样。
8.谢艳君问: 好小说一要有好故事,有画廊式的人物形象,有思想光芒。不一定每个人都写长篇,请问短篇和,我小小说可以做到?
王跃文:这是我大致的对文学的判断,并不适合所有的题材。因为容量的关系,肯定是有区别的。鲁迅的小说,我们在课文里学到的,药,故乡 ,祝福,孔等,都是只有几千字的小说。还是要看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9. 关于阅读外国文学。
王跃文:读外国文学,学技巧,学结构方式,但是学语言从外国文学中学不到的。和译者有很大的关系。学语言,多读中国文学,意境,意不大,言深长,只有中国人能体会到。
我个人写作讲究文气通。
10. 《国画》。
王跃文:有时回看时,觉得写得还很好,是我不后悔的一部小说。
11.
王跃文:阿来的《尘埃落定》就流浪了好多年。陈忠实的《白鹿原》也是差点流失了。写了小说给编辑看,作家具有个体性,编辑的包容度更高。
语言好比做衣服的面料,语言是写作的材料,写小说是小说的语言,写乡村是乡村的语言,语言是可以变的。我可以在写作中很自然的进入一种状态,在写的时候,要琢磨一下,要写的东西用什么样的语言比较贴切。我写的时候不刻意,是一种自然的表达。
《燕子亮亮地叫》写的是我小时候的生活,没有一句是假的。我就是很平实,很朴素的语言写的,孩子们只要能认得字就能读。
11. 为什么有的作家会越写越差。
王跃文:按照生活真实的模样,自己想表达什么,但是也不要主题先行。不要题材化。漫水 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没有任何离奇的故事,但读者说读着会流泪。有悬念,当然是通用的手法,但是靠曲折的故事取胜,这不是高级的文学手法。《红楼梦》不以悬念取胜,《静静的顿河》,深层的情感力量强于悬念。
12. 学生写作文和作家写作品的区别。
王跃文:我个人来说,回避到中学去上课。新学期的打算,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我的家史 年年写。
13.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时刻。
王跃文:有这么一个说法,写作是这个作家的自传。我自己所生活的那片土地,风物,风土人情,民俗,鸡鸣狗叫,越到我年纪大的时候,经常进入我的脑海。这是过去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果用文学艺术地表达出来,也就是烟火气,这是很宝贵的。一个有乡村作为故乡的人,能够从事文学创作,很好。我小时候的童年很贫困,也很快乐。这对我从事文学创作来说,是很宝贵的财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学会认真体会自己的经历。
14. 关于文学中的批判与歌颂。
王跃文:文学并不承担批判和歌颂,它并不是这样窄的。
面对成人的写作顾忌少一些,作为儿童文学,受众是特定的,它是被成人无意之中,客观上存在灌输作用,是要有所选择的。日本动漫也有很多孩子们看了是不好的。面对孩子写作时,还是要把美好,阳光展现出来。
15.关于语言和创作源泉的问题。
王跃文:当代作家用当代语言去写作,规范的普通话写作要警惕,怎样形成自己语言的风格,一个讨巧的方法,南方人用南方方言。用词和语法等,都会形成自己的特点。
在文学创作中,语言是第一要素,如果你的语言没有特别之处,可能还要努力,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第二个,一定要对生活有深入的观察,要细致。一个作家,要具备对经历过的生活还原能力,有镜子般的对照。更重要的是,要对人生有深入独到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一定直白的写出来。我们的思考和价值观都会在写作中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这个是最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文化存在,你对天地万物的态度和看法,这就是本质上的人。一个作家怎样在社会中塑造自己。
沈从文说,作家在创造作品,其实也是在创造自己。我们在小说的时候,小说也在写我们。
我们成为一个作家的时候,我们这个人是和作品联系在一起的。作品就是你来过人世的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