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徐中玉:吴芸茜的王安忆研究

徐中玉:吴芸茜的王安忆研究

作者: 吴芸茜 | 来源:发表于2017-05-27 19:07 被阅读0次

    心情低落的时候,看看徐中玉先生给我写的“谬赞”,还是挺开心的。想当年我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踏进了徐老的房间。当时徐老已经在等着和我谈论稿件了。看到我如此年轻,简直都不像个博士,他露出长辈特有的慈爱与灿烂,而我也感觉自己顿时被照亮了。下图是我陪徐老逛公园。此文原为《论王安忆》的序言,文后附徐老手稿。

    徐中玉:吴芸茜的王安忆研究

    徐中玉

    载于《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0月22日第八版

    原为吴芸茜《论王安忆》序一

    2003年6月,吴芸茜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论文评阅人张德林教授曾对我说起她的“王安忆研究”很不错,让他印象深刻。对此,当时我是不无怀疑的,她当时即以王安忆作品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无论对王安忆这样一位年轻作家,还是她自己作为一名学生,似都尚为时过早。

    过了几天,吴芸茜博士即将论文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与时间对峙——论王安忆的小说哲学》投到我任主编的《文艺理论研究》双月刊,读后却即感到,此文论证颇具特色且有一定深度,是对王安忆一些重要作品细致研究后写出的佳作。为鼓励后学的努力,我刊打破原出版排稿次序,提前在2003年第4期发表了此文。吴芸茜的这篇文章长达一万三千多字,将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与“时间”这一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探索其创作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我一直不赞同把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对立起来。现代意识不但并不总与文化传统对立,往往还是文化传统中合理部分的延续和发展。现代意识并不只是一个限于现代时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发展、充实的观念。王安忆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代中国的年轻作家,她的创作体现了对于传统文明的情感认同,以及对现代文明的较深反思——吴芸茜对王安忆作品的这种“发现”确实相当难得。由于此文的批评分析有自己的独特观点,能够成一家之言,发表后果然反映良好,扩大了对王安忆作品的影响和理解,后来此文即被全文收入《王安忆研究资料-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乙种)》。

    也就是从2003年这个夏天起,吴芸茜博士成了我家常来的一位青年学友,她常来我家讨论探讨问题,而她的率真和活跃,令我欣喜。不知不觉已过六七年,最近她告诉我,她的王安忆研究将在母校出版社出版了,我为她感到由衷高兴。芸茜上进心极强,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王安忆的作品。这些年来,她的研究成果在不少刊 物上发表。本来只有十多万字篇幅的博士论文,经过不断修订、扩充、创新,积累起来,就成为这本二十来万字的新著了。

    芸茜对王安忆的评论没有套话、很少空话,她从求真务实的批评立场出发,敢于言人所难言、未言,却又不自高自大,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她对王安忆小说的内容特色和风格特征做出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论述中透出作者对王安忆作品已有颇深的感悟,超越了一般抽象、空洞的理论阐发。她指出:王安忆能以欣赏的态度看待上海民间的日常生活和市民心态,其小说大多写得平实、细致、富有“质感”,乃是真实、活泼的世界,富有人性、人情的世界;指出王安忆的小说表现出上海人民的传统、兼收并蓄的气度和宽容的氛围,充溢着人文气息;赞赏王安忆的女性小说写得自然而大气。我以为,芸茜的这些论述,都颇为中肯。

    芸茜对王安忆的创作态度和文学精神的概括准确而有意味。她指出,王安忆很强的自觉的感悟能力,能表达出理论家要经过很多论证才能发掘出来的生活真理。王安忆的“生命的展开就是她小说的展开”,她以这种才能进行文学写作来追求无限。这是对王安忆创作个性适切、很好的概括。

    吴芸茜此书语言清新流畅,有其文采,可读性强,相信能激起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也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与王安忆同志在上世纪末上海作家协会同事过几年,也读过她一部分佳作,印象深刻。她个性清纯、直爽,勤奋写作,不遗余力,写作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乃自觉的创新,因此深受读者欢迎。她的创作已有国际影响。芸茜有志于不断继续研读安忆的所有创作,是对安忆同志的向往、尊重,也是有志于扩大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并期望自己能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我认为,在文学创造领域内,作家与研究者的互动与协作,肯定能促进我们文学工作的繁荣。我深信她们对此都能起许多积极前进的作用。

    2009年12月28日

    徐中玉:吴芸茜的王安忆研究 徐中玉:吴芸茜的王安忆研究 徐中玉:吴芸茜的王安忆研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中玉:吴芸茜的王安忆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nq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