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模式下选科,首先在物理、历史两个学科之间做出“1”的选择。这个选择决定你进入不同的录取系列,进入不同的高考竞争赛道,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专业选择及个人发展方向;“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选择两个学科,这个“2”的选择主要涉及专业限制、赋分上得失。
如何进行选科?主要考虑三个维度:专业意向、成绩赋分、录取概率。具体做法如下:
1、向内探索,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人格特征,理性看待各学科的学习兴趣、潜能、成绩、优势;
2、向外探索,了解大学的专业内涵及发展,了解未来职业、行业大趋势;
3、内外结合,初步确定专业方向;
4、参看最新《选科指引》及往年招生计划,具体了解意向学校专业的选科要求;
5、结合录取概率和赋分得失,最终确定选科组合。
按照这几步,大多数同学不难做出选择,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学生患得患失,难以决策。接下来结合学生案例具体分析选科的常见难题及破解之法。
1.优秀学生可能面对“1”的选择难题
学生小红(化名)就面对着物理和历史难以选择的困局。她在外地上学,在最后决定的关头,个人无法决策,电话急问妈妈,妈妈不能决定,情急之下大哭。她成绩突出,精品班的学生,喜欢历史,不喜欢物理,可物理成绩也不太差。她的困惑是,因为优秀的学生大多选择物理系列,自己不选物理,就离开这个优秀的班集体,离开喜欢的老师。班里只有几个名次靠后的同学选了历史,这让她认为选历史就意味着能力差。还有明摆着的物理化学专业覆盖面大,物理系列高出历史系列很多的录取率,更增加了她选择的难度。选物理吧?自己真不喜欢,将来也不学理工类专业。选喜欢的历史吧?既要面对眼下不愿面对的分流,又害怕高考吃亏,上不了名校,真是个难题啊!
这个难题之根由,在于受到重理轻文社的观念及从众心理的影响,在于对内在兴趣和能力优势的重视不够,更深层原因是没有清晰的未来规划,没有明确人生发展目标。未来视角的缺乏,容易让人陷入当下的选择困局甚至做出盲目选择。
运用霍兰德六种职业类型思维,启发小红思考将来学什么专业及想从事的职业类型,启发她用终局思维来破解当下选择难题。当她再次说出理工类偏动手和科研一概不喜欢,喜欢在文法领域选择专业和就业时,她已经缓解了焦虑。从河北省2021年历史和物理招生计划中,比较各学校的文学门类和法学门类专业计划数,看到相同专业计划数分配历史系列多于物理系列的情况,小红明白了选择物理虽然未来报考文法专业基本不受限制,但实际录取机会在减少,这是专业覆盖率下的真相。
用未来视角,以确定的专业意向为尺度,从招生计划中查看计划数(计划数每年可能有变化,却是个重要参考),就不被专业覆盖率和整体录取率迷惑。
没有未来视角,凭一时热情盲目选择,难免留下遗憾。老高考时,一个学生文科明显优于理科,因受重理轻文的影响,喊出要和命运抗争的豪言,选择了理科,结果,理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温不火。
2.成绩中等的学生“1”的选择的困惑
历史略高于物理的学生面对“1”的选择往往有困难。学生小明(化名)最初选了历史政治地理组合,最终又改成物理政治地理,为什么要改呢?她说,“历史系列本科分数线比物理分数线高出40多分,我怎么努力也不会让历史高出物理40分,还是选物理合适。”这个学生的困局把总分之比,简化成历史与物理两个学科之比,显然不客观。的确让历史高出物理40多分可能性不大,但划定分数线是由对应系列招生计划总数决定,物理系列本科分数线相对历史系列会低一点,与物理招生计划总数多及理科类学科得分情况有关。当你选择了物理,占到物理这一队伍内,你的位次决定录取结果。不了解录取实际,只看录取分数线高低改变选科决策,怎能说不草率?
另外选择历史政治地理这个纯文学科组合,文史不分,学科之间互相滋养,利于成绩提高。而物理政治地理这个组合,物理学科很难滋养语文政治,而物理的学科难度又会增加学习时间学习负担,学习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配置时间资源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被大趋势、大概率、表面现象迷惑时,更需要在全面了解招生录取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冷静理性地具体分析,然后做出稳妥的选择。
3.过分在意赋分高低也让选择困难
“2”的选择的困局有两点,一个是专业限制,一个是赋分得失。专业限制是硬杠,必须看重,关于赋分主要纠结的是如何赋高分不吃亏。课间一个学生急匆匆地找到我,一脸急切地说,“老师我选择生物还是地理呢?”我问:“你纠结的点是什么?”他说,“不涉及专业选择,分数成绩喜欢程度都差不多,我就怕赋分上吃亏。”
赋分与位次有关,位次靠前,自然会赋高分。又因为划段赋分,赋分结果与选这个科的总人数有关,人数越多,中上等的学生越有机会进入前面分段,越可能赋出满意的分数。排位,是自己和对手的博弈结果,你并不知道对手是什么样的,也很难准确知道全省范围内这个选科的总人数,这个赋分结果可以大胆分析臆测,但绝不是确定因素,不能做为选择的主要依据,你可以略做参考的只是该学科在历次考试中的学校名次。对学生讲了这些后,我让他继续向内寻找,这两个学科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从学科名次、喜爱程度、学习潜能、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方面去找。
影响选择的因素有确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要更多关注确定因素,尽量避免押宝做法。
萨特说过,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选科或许是学生们面对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当遇到选择困难时,不要畏难退缩,积极理性思考,主动寻找帮助,这正是成长的机遇。以未来视角看当下,剥茧抽丝求真相,用好确定因素做选择,在选择中磨练选择能力,谁能说遇到选科难题不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成长机遇呢?
网友评论